“當月拜珠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當月拜珠旒”全詩
向云迎翠輦,當月拜珠旒。
寢幌凝宵態,妝奩閉曉愁。
不堪鳴杼日,空對白榆秋。
分類:
《他鄉七夕》楊衡 翻譯、賞析和詩意
《他鄉七夕》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楊衡。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在他鄉七夕,常常在漢渚上與親人分別,
山橋忽然重游。
我向云彩迎接王后的輦車,
在明亮的月光下向皇帝的珠旒行禮。
我的帳幔在夜晚凝固,
我的妝奩在黎明時分緊閉憂愁。
無法承受長夜的寂寞,
孤零零地對著白榆樹與秋天為伴。
詩意:
《他鄉七夕》描繪了一個在他鄉度過七夕節的孤獨之情。詩人在他鄉,常常與親人分別,思念之情常在心頭。然而,突然間,他又重游山橋,仿佛回到了家鄉,欣喜之情油然而生。他虔誠地迎接王后的輦車,向皇帝的珠旒行禮,表達了對神明的敬仰和向往。然而,在夜晚,他躺在寢幌中,感受到了孤獨和憂愁,等待黎明的到來。他無法忍受漫長的夜晚,孤獨地對著白榆樹和秋天訴說心中的苦悶。
賞析:
這首詩詞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詩人在他鄉七夕的心情。在他鄉,他與親人的分別讓他思念倍增,而突然間的重游山橋則給他帶來了一絲溫暖和歡喜。詩中的云彩、輦車、珠旒等描繪了宮廷的華麗和尊貴,表達了詩人對尊者和神明的敬仰之情。然而,在夜晚,詩人卻感受到了孤獨和憂愁,寢幌凝宵態,妝奩閉曉愁,折射出他內心的痛苦和無奈。最后兩句“不堪鳴杼日,空對白榆秋”,以孤獨、寂寞的景象作為詩的結尾,給人以深深的遺憾和凄涼之感。
整首詩詞通過對反差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在他鄉七夕時的心情起伏。他在異鄉思念親人,卻又在重游山橋時感受到了一絲歡喜;他虔誠地向神明行禮,卻又在夜晚感受到了孤獨和憂愁。這種情感的轉變和沖突,使整首詩詞充滿了哀怨和凄涼之情,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對異鄉生活的無奈。同時,詩詞中運用了華麗的描寫手法,通過宮廷的景象來襯托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愁,增加了詩詞的藝術張力。
“當月拜珠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ā xiāng qī xī
他鄉七夕
hàn zhǔ cháng duō bié, shān qiáo hū zhòng yóu.
漢渚常多別,山橋忽重游。
xiàng yún yíng cuì niǎn, dàng yuè bài zhū liú.
向云迎翠輦,當月拜珠旒。
qǐn huǎng níng xiāo tài, zhuāng lián bì xiǎo chóu.
寢幌凝宵態,妝奩閉曉愁。
bù kān míng zhù rì, kōng duì bái yú qiū.
不堪鳴杼日,空對白榆秋。
“當月拜珠旒”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