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羞窺兮向十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鏡羞窺兮向十年”全詩
東郊絕此麒麟筆,西山秘此鳳凰柯。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歲去憂來兮東流水,地久天長兮人共死。
明鏡羞窺兮向十年,駿馬停驅兮幾千里。
麟兮鳳兮,自古吞恨無已。
茨山有薇兮潁水有漪,夷為柏兮秋有實。
叔為柳兮春向飛。
倏爾而笑,泛滄浪兮不歸。
分類:
作者簡介(盧照鄰)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典。
《釋疾文三歌》盧照鄰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釋疾文三歌》是唐代詩人盧照鄰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歲將暮了,歡樂不再,時間已晚了,憂慮來得多。東郊斷絕了那神奇的麒麟筆,西山隱藏了那美麗的鳳凰柯。死去,死去,如今變得這樣,生啊,生啊,你又奈何我何呢?歲月流逝,憂愁涌來如東流水,大地久久長存,人們都將死去。明鏡羞于照看自己,已逝去的十年,駿馬停止奔馳,已行駛了幾千里。麒麟啊,鳳凰啊,自古以來壓抑的憤怒無盡。茨山有薇草,潁水生起漣漪,夷為柏樹,秋季有果實。叔父變為柳樹,春天飛向遠方。突然大笑起來,泛起浩渺的波浪,再也回不去了。
詩意:
《釋疾文三歌》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歡樂凋零的感嘆和對生死、存在的思考。詩中描述了歲月將盡、歡樂不再的場景,而作者則對生存的意義產生疑問。他提到了沒有盡頭的憂慮,表達了對生與死的掙扎和對久遠的未來的擔憂。詩人以鳳凰和麒麟作為象征,表達了從古至今,人們壓抑的憤怒和不滿情緒。最后,詩人描述了在茨山、潁水中生長的薇草、柏樹和柳樹,表達了生命在自然中的變遷和蓬勃的生機。他以泛起的浩渺波浪和不歸的意象,表達了對過去的剎那笑聲無法回到原處的無奈。
賞析:
《釋疾文三歌》以辭章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生死、時光流逝和人生意義的思考。詩詞以描繪時光逝去,歡樂凋零為開篇,通過東郊絕麒麟筆、西山秘鳳凰柯來形容人們正在失去的珍貴物品。接著,詩人轉化為對人生意義的思考,用反復的疊問表達了對生存的疑惑和對時間流逝的畏懼。最后,通過描繪自然界生命的綿延和源源不斷,以及對過往的無法追回,詩人表達了對存在和未來的不可抗拒的無奈。整首詩通過變化多樣的意象,塑造出一種哲思般的意境,讓人們深思人生的意義和時間的無情流逝。
“明鏡羞窺兮向十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ì jí wén sān gē
釋疾文三歌
suì jiāng mù xī huān bù zài, shí yǐ wǎn xī yōu lái duō.
歲將暮兮歡不再,時已晚兮憂來多。
dōng jiāo jué cǐ qí lín bǐ,
東郊絕此麒麟筆,
xī shān mì cǐ fèng huáng kē.
西山秘此鳳凰柯。
sǐ qù sǐ qù jīn rú cǐ, shēng xī shēng xī nài rǔ hé.
死去死去今如此,生兮生兮奈汝何。
suì qù yōu lái xī dōng liú shuǐ, dì jiǔ tiān cháng xī rén gòng sǐ.
歲去憂來兮東流水,地久天長兮人共死。
míng jìng xiū kuī xī xiàng shí nián, jùn mǎ tíng qū xī jǐ qiān lǐ.
明鏡羞窺兮向十年,駿馬停驅兮幾千里。
lín xī fèng xī, zì gǔ tūn hèn wú yǐ.
麟兮鳳兮,自古吞恨無已。
cí shān yǒu wēi xī yǐng shuǐ yǒu yī, yí wèi bǎi xī qiū yǒu shí.
茨山有薇兮潁水有漪,夷為柏兮秋有實。
shū wèi liǔ xī chūn xiàng fēi.
叔為柳兮春向飛。
shū ěr ér xiào, fàn cāng láng xī bù guī.
倏爾而笑,泛滄浪兮不歸。
“明鏡羞窺兮向十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