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有歸志”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山有歸志”全詩
始知峴亭賞,難與清暉留。
馀景淡將夕,凝嵐輕欲收。
東山有歸志,方接赤松游。
分類:
作者簡介(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
《奉和太原張尚書山亭書懷》李德裕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太原張尚書山亭書懷》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詩詞。詩中描繪了太原張尚書的山亭景色,表達了對于山水景色的贊美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巖石在朱戶,
風泉當翠樓。
始知峴亭賞,
難與清暉留。
馀景淡將夕,
凝嵐輕欲收。
東山有歸志,
方接赤松游。
詩意表達了作者在太原張尚書的山亭中欣賞自然景色所產生的感悟和思考。首聯描述了山亭石崖和門戶,字里行間透露出宏偉壯觀的景象。接著,下聯描寫了在山亭中風景如畫的風景和山泉,以及在這樣的環境中產生的賞心悅目之感。接下來的兩偶聯描述了景色漸漸暗淡下去,就像天色將晚時云霧輕輕升起一樣。最后一聯表達了作者對東山的向往,希望能夠繼續追隨著飄逸的松樹在山水間游走。
詩詞的賞析在于其婉約唯美的描寫手法和深入的意境表達。通過對山亭景色的描繪,作者展現了自然的壯美和宏偉,以及人與自然相融合的美好愿望。整首詩詞情感飽滿、意境深遠,讓人感受到了作者對于山水的熱愛和對自然之美的贊嘆。
“東山有歸志”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tài yuán zhāng shàng shū shān tíng shū huái
奉和太原張尚書山亭書懷
yán shí zài zhū hù, fēng quán dāng cuì lóu.
巖石在朱戶,風泉當翠樓。
shǐ zhī xiàn tíng shǎng, nán yǔ qīng huī liú.
始知峴亭賞,難與清暉留。
yú jǐng dàn jiāng xī, níng lán qīng yù shōu.
馀景淡將夕,凝嵐輕欲收。
dōng shān yǒu guī zhì, fāng jiē chì sōng yóu.
東山有歸志,方接赤松游。
“東山有歸志”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