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古思宏棟”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亭古思宏棟”全詩
鳳池波自闊,魚水運難留。
亭古思宏棟,川長憶夜舟。
想公高世志,只似冶城游。
作者簡介(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
《重題》李德裕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重題》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晚日臨寒渚,
微風發棹謳。
鳳池波自闊,
魚水運難留。
亭古思宏棟,
川長憶夜舟。
想公高世志,
只似冶城游。
譯文:
晚夕陽照射在寒冷的水面上,
微風吹動船槳,唱起歌謠。
鳳池的波浪自由地擴散開來,
魚和水相互交織的運行難以停留。
古亭中的思緒回憶起宏偉的棟梁,
長江的水長長地憶起夜間的舟行。
想象著公公高潔的志向,
仿佛只像游蕩在繁華城市的游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的傍晚景象,夕陽余暉映照在冷靜的水面上,微風吹動著船槳發出歌聲。詩人通過描繪鳳池的波浪自由擴散、魚與水相互運行的景象,表達了世事變幻、流動不止的意象。詩中的亭子和長江則喚起了詩人對過去的回憶,他回憶起古亭中宏偉的棟梁和長江上夜間的舟行。最后,詩人想象著公公高潔的志向,將自己比作閑逛在繁華城市的游人。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和回憶的對比來表達人生的無常和流動性。晚日和鳳池的景象象征著世間萬物的變化,而亭子和長江則象征著過去的回憶。詩人通過這些景象的描繪和想象,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的“公公高世志”可以理解為對高尚志向的向往,而將自己比作“冶城游”則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境遇的無奈和疏離感。
《重題》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流動性,同時也暗示了人們對于過去和未來的思考。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回憶的描繪,引發讀者對于人生和命運的思考和感慨。
“亭古思宏棟”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tí
重題
wǎn rì lín hán zhǔ, wēi fēng fā zhào ōu.
晚日臨寒渚,微風發棹謳。
fèng chí bō zì kuò, yú shuǐ yùn nán liú.
鳳池波自闊,魚水運難留。
tíng gǔ sī hóng dòng, chuān zhǎng yì yè zhōu.
亭古思宏棟,川長憶夜舟。
xiǎng gōng gāo shì zhì, zhǐ shì yě chéng yóu.
想公高世志,只似冶城游。
“亭古思宏棟”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