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水便忘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泛水便忘憂”全詩
舊有嵇康懶,今慚趙武偷。
登巒未覺疾,泛水便忘憂。
最惜殘筋力,捫蘿遍一丘。
分類:
作者簡介(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
《思山居一十首·思登家山林嶺》李德裕 翻譯、賞析和詩意
《思山居一十首·思登家山林嶺》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知無世用,只是愛山游。
舊有嵇康懶,今慚趙武偷。
登巒未覺疾,泛水便忘憂。
最惜殘筋力,捫蘿遍一丘。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李德裕對山居生活的向往和真誠追求。他自覺無法在世俗中有所作為,只是熱愛山水之間的游玩。他對嵇康、趙武等歷史上的名士表示敬佩,但自愧不如。他登上山巒時并不感到疲倦,泛舟水面時忘卻了憂愁。然而,他最為可惜的是自己殘缺的筋力,盡力攀爬山崗,觸摸著山上的藤蘿。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李德裕對山居的鐘愛和對自身的反思。他對世事的繁雜和功名利祿感到厭倦,轉而追求山水間的寧靜和自然之美。在他眼中,名士嵇康和趙武成為了他心目中的楷模,而他自己則謙卑地承認自己的不足。
詩中的"登巒未覺疾,泛水便忘憂"表達了作者登山和泛舟時身心的舒暢和快樂,山水成為他逃避塵世煩惱的避風港。最后兩句"最惜殘筋力,捫蘿遍一丘"表達了作者對自己體力的不足以及他仍然不斷攀登山峰的決心和執著。
這首詩詞情感真摯,抒發了作者對清凈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對名士品格的崇敬。通過描寫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感受,詩人表達了對世俗的厭倦和對山水的鐘愛,以及對自身追求的堅持。整首詩意境清新,給人以寧靜和思考的空間,體現了唐代山水詩的典型特征。
“泛水便忘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ī shān jū yī shí shǒu sī dēng jiā shān lín lǐng
思山居一十首·思登家山林嶺
zì zhī wú shì yòng, zhǐ shì ài shān yóu.
自知無世用,只是愛山游。
jiù yǒu jī kāng lǎn, jīn cán zhào wǔ tōu.
舊有嵇康懶,今慚趙武偷。
dēng luán wèi jué jí, fàn shuǐ biàn wàng yōu.
登巒未覺疾,泛水便忘憂。
zuì xī cán jīn lì, mén luó biàn yī qiū.
最惜殘筋力,捫蘿遍一丘。
“泛水便忘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