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芳難再”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歲芳難再”全詩
巖樹已青蔥,吾廬日堪愛。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應礙。
遙憶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分類:
作者簡介(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潭上紫藤》李德裕 翻譯、賞析和詩意
潭上紫藤
故鄉春欲盡,一歲芳難再。
巖樹已青蔥,吾廬日堪愛。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應礙。
遙憶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譯文:
潭上的紫藤
故鄉的春天即將結束,一年的芳華難再續。
山巔的樹木已經郁郁蔥蔥,我這座小屋每日都讓我愛不釋手。
幽靜的溪水邊,人還未離去,行走之間應有茂盛的芳草為我阻礙。
遙遠地回憶著紫藤垂下,繁花覆蓋潭水,仿佛映照著幽深的墨藍。
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官員李德裕創作的《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其中之一的作品。詩人以故鄉春天即將結束的景象為背景,以自然景物和感慨交織的方式,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故鄉春欲盡,一歲芳難再。”詩人以“故鄉”的春天即將過去作為詩歌的背景,表達了對逝去春天的感慨和無法重現的遺憾。
第二句“巖樹已青蔥,吾廬日堪愛。”詩人描述了春天的景色,山巔的樹木已經郁郁蔥蔥,而自己的屋子也讓人愛不釋手。
第三句“幽溪人未去,芳草行應礙。”描繪了自己所居住的地方,幽靜的溪水邊,還有行走時茂盛的芳草為人所阻。
最后一句“遙憶紫藤垂,繁英照潭黛。”通過對紫藤垂下的景象的回憶,詩人表達了對故鄉春天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意思簡潔而綿密,通過描繪故鄉春天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逝去的春天的思念之情。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和情感的交織,詩人將自身的感慨融入其中,給人以深深的感觸。
“一歲芳難再”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mù sī píng quán zá yǒng èr shí shǒu tán shàng zǐ téng
春暮思平泉雜詠二十首·潭上紫藤
gù xiāng chūn yù jǐn, yī suì fāng nán zài.
故鄉春欲盡,一歲芳難再。
yán shù yǐ qīng cōng, wú lú rì kān ài.
巖樹已青蔥,吾廬日堪愛。
yōu xī rén wèi qù, fāng cǎo xíng yīng ài.
幽溪人未去,芳草行應礙。
yáo yì zǐ téng chuí, fán yīng zhào tán dài.
遙憶紫藤垂,繁英照潭黛。
“一歲芳難再”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