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橈渡急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連橈渡急響”全詩
水疑通織室,舟似泛仙潢。
連橈渡急響,鳴棹下浮光。
日晚菱歌唱,風煙滿夕陽。
鳳杼秋期至,鳧舟野望開。
微吟翠塘側,延想白云隈。
石似支機罷,槎疑犯宿來。
天潢殊漫漫,日暮獨悠哉。
分類:
作者簡介(盧照鄰)

盧照鄰,初唐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盧照鄰望族出身,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后人譽為經典。
《七夕泛舟二首》盧照鄰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七夕泛舟二首
汀葭肅徂暑,江樹起初涼。
水疑通織室,舟似泛仙潢。
連橈渡急響,鳴棹下浮光。
日晚菱歌唱,風煙滿夕陽。
鳳杼秋期至,鳧舟野望開。
微吟翠塘側,延想白云隈。
石似支機罷,槎疑犯宿來。
天潢殊漫漫,日暮獨悠哉。
中文譯文:
泉邊蘆葦靜寂,江邊樹木初涼。
水面仿佛能通往精巧的織造間,船只宛如行駛在仙境一般。
連續劃動槳,船槳發出急促聲響,劃動的船棹下有浮動的光芒。
太陽漸漸西落,水草間傳來歡快的歌聲,風吹起了夕陽濃郁的煙霧。
鳳凰的秋日已經到來,鴛鴦的船只開始展示美麗。
我輕輕吟唱在翠綠的塘邊,思緒飄蕩在白云彎曲的地方。
石頭看似停止了運作,木槳仿佛悄悄接近。
天空一片浩渺,日暮時獨享寧靜。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在七夕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泛舟江上的景色和心情。初秋時分,暑氣已盡,江邊的樹木逐漸涼爽。船行于水面時,畫面如同進入了一個宛如織造間般精巧的世界,給人以仙境般的感覺。連續劃動的槳使船行得很快,劃過的水面泛起浮動的光芒。日落時分,水草間傳來了歡快的歌聲,夕陽彌漫著濃重的煙霧。在這美好的秋日,鳳凰的船只開始展示她的美麗,而作者則細細品味著這美景,輕吟慢唱,思緒飄蕩在白云繚繞的地方。石頭似乎停下了它的活動,船槳悄悄接近。天空廣闊無垠,日暮時分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七夕時的泛舟景象,展現出作者對田園景色的喜愛,以及對仙境般美好的想象。詩中以嚴密的描寫手法,表現了仙境般的景色和美好的心情。詩的前兩句寫出了初秋的寧靜與涼爽,接著通過描繪水面和船只仿佛進入了另一個世界,讓讀者感受到一種神奇的感覺。后半首詩寫出了作者對鳳凰船和塘邊景色的贊美,以及對日暮時分的沉思,使整篇詩更具情感并描繪出了一幅寧靜而美好的田園景色。這首詩以流暢的篇章、絢麗的景象和精巧的描寫,讓人對田園景色的美好充滿了向往和想象。
“連橈渡急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ī xī fàn zhōu èr shǒu
七夕泛舟二首
tīng jiā sù cú shǔ, jiāng shù qǐ chū liáng.
汀葭肅徂暑,江樹起初涼。
shuǐ yí tōng zhī shì, zhōu shì fàn xiān huáng.
水疑通織室,舟似泛仙潢。
lián ráo dù jí xiǎng, míng zhào xià fú guāng.
連橈渡急響,鳴棹下浮光。
rì wǎn líng gē chàng, fēng yān mǎn xī yáng.
日晚菱歌唱,風煙滿夕陽。
fèng zhù qiū qī zhì, fú zhōu yě wàng kāi.
鳳杼秋期至,鳧舟野望開。
wēi yín cuì táng cè, yán xiǎng bái yún wēi.
微吟翠塘側,延想白云隈。
shí shì zhī jī bà, chá yí fàn sù lái.
石似支機罷,槎疑犯宿來。
tiān huáng shū màn màn, rì mù dú yōu zāi.
天潢殊漫漫,日暮獨悠哉。
“連橈渡急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二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