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啼花發人聲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鳥啼花發人聲絕”全詩
鳥啼花發人聲絕,寂寞山窗掩白云。
分類:
作者簡介(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饒,唐代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唐文宗時,受李宗閔、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由翰林學士出為浙西觀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復遭奸臣鄭注、李訓等人排斥,左遷。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執政期間外平回鶻、內定昭義、裁汰冗官、協助武宗滅佛,功績顯赫。會昌四年八月,進封太尉、趙國公。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戶。李德裕兩度為相,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兩次為相7年3個月。
《題柳郎中故居》李德裕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柳郎中故居》是唐代李德裕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下馬荒階日欲曛,
潺潺石溜靜中聞。
鳥啼花發人聲絕,
寂寞山窗掩白云。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荒涼寂靜的景象,同時也帶有一種深沉的寂寞之感。詩人在柳郎中的故居下馬,看到太陽已經接近西山,天色漸暗。在靜謐的環境中,他能夠清晰地聽到溪水潺潺的聲音。此時,鳥兒鳴叫,花朵盛開,但人的聲音卻消失了,只剩下寂寞。詩人在山窗前感受到的是一種安靜和孤獨的感覺,窗戶遮住了朦朧的白云。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靜謐而蕭條的場景,展現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詩人通過描繪寂靜的山窗和靜聽潺潺溪水的情景,表達了對自然的敏感和對人世間的孤獨感的體驗。
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描述鳥兒鳴叫、花朵盛開與人聲絕跡的對比,強調了人與自然的疏離感。同時,詩人通過窗戶遮住的白云形象,進一步增強了孤獨感和遙遠感。整首詩通過寥寥幾筆,營造出一種深沉而空靈的意境,給人以思索和遐想的空間。
這首詩以其簡潔的語言、清晰的景象和深邃的情感,將讀者帶入了一個靜謐而思考的境界。它展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在自然環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獨和寂寞。同時,它也啟發著讀者思考生命的意義、人與自然的聯系以及時間的流逝等哲學問題。
“鳥啼花發人聲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liǔ láng zhōng gù jū
題柳郎中故居
xià mǎ huāng jiē rì yù xūn, chán chán shí liū jìng zhōng wén.
下馬荒階日欲曛,潺潺石溜靜中聞。
niǎo tí huā fā rén shēng jué, jì mò shān chuāng yǎn bái yún.
鳥啼花發人聲絕,寂寞山窗掩白云。
“鳥啼花發人聲絕”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