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疑渾是剎那身”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疑渾是剎那身”全詩
今日九衢騎馬望,卻疑渾是剎那身。
分類:
作者簡介(李涉)
李涉(約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詩人。字不詳,自號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陽)人。早歲客梁園,逢兵亂,避地南方,與弟李渤同隱廬山香爐峰下。后出山作幕僚。憲宗時,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貶為峽州(今湖北宜昌)司倉參軍,在峽中蹭蹬十年,遇赦放還,復歸洛陽,隱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國子博士,世稱“李博士”。著有《李涉詩》一卷。存詞六首。
《再至長安》李涉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再至長安》是唐代李涉創作的作品。下面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十年謫宦鬼方人,
三遇鴻恩始到秦。
今日九衢騎馬望,
卻疑渾是剎那身。
詩意:
這首詩的主題是描述作者多次被貶謫的經歷,以及當他再次回到長安時的感受與疑惑。詩中表達了作者對長時間的離鄉背井而感到心靈的震動和迷惑。
賞析:
這首詩以自傳體來塑造作者的感受,通過具體的描寫和抒情的語言,展現了作者長時間謫宦的辛酸和回到長安時的感慨。首句“十年謫宦鬼方人”表達了作者多次被貶謫的經歷,以及在異地生活的艱辛。接下來的“三遇鴻恩始到秦”指的是在長安得到皇帝的賞識和舉薦,得以重新回到長安。在最后兩句“今日九衢騎馬望,卻疑渾是剎那身”,作者騎馬在長安的街道上,望著熟悉的景色,卻感到仿佛剎那即逝。這種復雜的感受使得作者對自己的身份和現實產生了疑惑。
通過描繪作者多次被貶謫和再次回到長安的經歷,以及對現實的疑惑,這首詩展示了唐代士人宦海沉浮的心路歷程和對命運的反思。整首詩語言簡潔明快,通過具體細節展示了作者多次離鄉背井的苦楚和回到長安后的復雜心情,表達了對命運與現實的思考和感慨。
“卻疑渾是剎那身”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ài zhì cháng ān
再至長安
shí nián zhé huàn guǐ fāng rén, sān yù hóng ēn shǐ dào qín.
十年謫宦鬼方人,三遇鴻恩始到秦。
jīn rì jiǔ qú qí mǎ wàng, què yí hún shì chà nà shēn.
今日九衢騎馬望,卻疑渾是剎那身。
“卻疑渾是剎那身”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