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乘羸馬出關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卻乘羸馬出關東”全詩
灞陵原上重回首,十載長安似夢中。
燕市悲歌又送君,目隨征雁過寒云。
孤亭宿處時看劍,莫使塵埃蔽斗文。
分類:
作者簡介(李涉)
李涉(約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詩人。字不詳,自號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陽)人。早歲客梁園,逢兵亂,避地南方,與弟李渤同隱廬山香爐峰下。后出山作幕僚。憲宗時,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貶為峽州(今湖北宜昌)司倉參軍,在峽中蹭蹬十年,遇赦放還,復歸洛陽,隱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國子博士,世稱“李博士”。著有《李涉詩》一卷。存詞六首。
《送魏簡能東游二首》李涉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魏簡能東游二首》是唐代李涉的一首詩。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可以是:“獻上自己的才藝和討論軍事的機會還沒到來,但我卻騎著瘦弱的馬匹出發去東方。站在灞陵原上,我回首看著,十年在長安宛如夢中。在燕市,悲歌又送你,眼睛追隨著征雁飛過寒云。我在孤亭宿處的時候看著劍,不要讓塵埃覆蓋了斗志。”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懷揣抱負,卻遠離了政治權謀的失望。詩中的“獻賦論兵命未通”表示沒有得到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而“乘羸馬出關東”則表明詩人因沒能在都城長安得到成功而離開,乘著瘦弱的馬匹去東方尋求機遇。
詩中的“灞陵原上重回首,十載長安似夢中”表達了詩人離開長安十年后再看回去,都市生活已如夢境般遙遠。“燕市悲歌又送君,目隨征雁過寒云”描述了離別時的哀歌和別離后的眼神追隨別離者。最后兩句“孤亭宿處時看劍,莫使塵埃蔽斗文”寄托了詩人的抱負和對自身理想的堅持,表示詩人要時刻保持斗志,不被塵埃所遮蔽。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政治理想的渴望與追求,表達了對長安都城生活的失望和對舊友、舊時光的留戀之情,同時也透露出對獨立精神和堅持理想的呼喚。
“卻乘羸馬出關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èi jiǎn néng dōng yóu èr shǒu
送魏簡能東游二首
xiàn fù lùn bīng mìng wèi tōng, què chéng léi mǎ chū guān dōng.
獻賦論兵命未通,卻乘羸馬出關東。
bà líng yuán shàng chóng huí shǒu, shí zài cháng ān shì mèng zhōng.
灞陵原上重回首,十載長安似夢中。
yān shì bēi gē yòu sòng jūn, mù suí zhēng yàn guò hán yún.
燕市悲歌又送君,目隨征雁過寒云。
gū tíng sù chù shí kàn jiàn, mò shǐ chén āi bì dòu wén.
孤亭宿處時看劍,莫使塵埃蔽斗文。
“卻乘羸馬出關東”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