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闕陪趨朔望朝”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鳳闕陪趨朔望朝”全詩
疏受杜門期脫屣,買臣歸邸忽乘軺。
印封龜紐知頒爵,冠飾蟬緌更珥貂。
飛詔寵榮歡里舍,豈徒斑白與垂髫。
分類:
作者簡介(李紳)

李紳(772—846)漢族,亳州(今屬安徽)人,生于烏程(今浙江湖州),長于潤州無錫(今屬江蘇)。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初秋忽奉詔除浙東觀察使檢校右貂》李紳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初秋忽奉詔除浙東觀察使檢校右貂
龍樓傳來邀請我去作為退居第二官員的觀察使,奉詔到浙東來。
鳳闕迎接我前往朝廷,一道道殿門接連通向朝堂。
我離開了素履清閑的生活,身著朝廷的禮服。
買臣們回到了自己的宅邸,我卻突然被召回朝廷。
蓋印和系佩,
封號和披散袖,
龜紐知道我被賜予爵位。
戴上冠飾和花緌,
再珥著貂貍腰帶。
皇帝發詔書,表示寵愛和榮譽,歡迎我來到朝廷。
這豈僅僅是老去的官員和年幼的貴族所能享受到的待遇。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李紳受到皇帝的任命,被派遣到浙東作為新的觀察使。詩中表現了詩人對被招募進朝廷的喜悅和榮耀之情。作者通過描繪宮殿和官員的場景,以及自己身著朝廷服飾的轉變,展示了他由平凡官僚生活到重要職位的轉變。詩人感嘆自己之前的清閑生活被打破,同時也向讀者展示了宮廷中的繁榮和莊嚴。
賞析:
李紳的詩歌常常瑯瑯上口,音韻和諧,這首詩也不例外。詩句中運用了一些富有想象力的表達,如"龍樓"、"鳳闕"和"買臣",增加了詩歌的華麗感。通過對宮廷和朝廷的描繪,詩人展示了他得到皇帝的寵愛和榮譽的喜悅之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明確,深入淺出地展示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鳳闕陪趨朔望朝”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qiū hū fèng zhào chú zhè dōng guān chá shǐ jiǎn jiào yòu diāo
初秋忽奉詔除浙東觀察使檢校右貂
lóng lóu jì yǐn zān jū kè, fèng quē péi qū shuò wàng cháo.
龍樓寄引簪裾客,鳳闕陪趨朔望朝。
shū shòu dù mén qī tuō xǐ,
疏受杜門期脫屣,
mǎi chén guī dǐ hū chéng yáo.
買臣歸邸忽乘軺。
yìn fēng guī niǔ zhī bān jué, guān shì chán ruí gèng ěr diāo.
印封龜紐知頒爵,冠飾蟬緌更珥貂。
fēi zhào chǒng róng huān lǐ shě, qǐ tú bān bái yǔ chuí tiáo.
飛詔寵榮歡里舍,豈徒斑白與垂髫。
“鳳闕陪趨朔望朝”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二蕭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