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纓空絲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繁纓空絲繩”全詩
咸陽三千里,驛馬如饑鷹。
行子久去鄉,逢山不敢登。
寒日慘大野,虜云若飛鵬。
西北防秋軍,麾幢宿層層。
匈奴天未喪,戰鼓長登登。
漢卒馬上老,繁纓空絲繩。
誠知天所驕,欲罷又不能。
《塞下》鮑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塞下》是唐代詩人鮑溶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風呼嘯著吹過薊門,
戰斗的氣息日夜興盛。
咸陽城離我三千里,
驛站的馬匹饑餓如猛鷹。
離開故鄉已經很久,
面對高山我不敢登臨。
寒冷的陽光照耀著荒野,
敵軍的旗幟猶如飛翔的鵬鳥。
西北邊境的防秋軍隊,
指揮旗在多層樓臺上飄揚。
匈奴尚未被天命所廢除,
戰鼓聲長久地回蕩。
漢朝的士兵已年邁,
華麗的纓絡空懸無系繩。
我誠知天地間的傲慢,
欲罷休卻又無法停止。
詩意和賞析:
《塞下》描繪了唐代北方邊塞上的戰爭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邊塞戰斗的深切感受和對國家命運的思考。
詩中的北風呼嘯、殺氣日夜興,以及驛馬饑餓如鷹,形象地表現了邊塞戰爭的艱苦和激烈。咸陽離邊塞三千里,詩人身處異鄉,面對險峻的山嶺,卻不敢登臨,體現了詩人對邊塞戰爭的敬畏和對敵軍的強大之感。
詩中的寒日慘大野、虜云若飛鵬,描繪了荒涼而殘酷的戰場景象,以及敵軍的龐大和威風。而西北邊境的防秋軍隊,指揮旗飄揚在多層樓臺上,顯示出抵御敵軍入侵的堅定決心和組織嚴密。
詩中的匈奴尚未被天命所廢除,戰鼓長久地回蕩,表達了詩人對匈奴侵略的憂慮和對戰爭的無盡擔憂。漢朝的士兵已經年邁,繁纓空懸無系繩,描繪了戰爭對士兵的摧殘和無盡的犧牲。
最后兩句"誠知天所驕,欲罷又不能"表達了詩人對天地之間規律和命運的認知,以及對戰爭的無奈。詩人深知戰爭的殘酷和無法停止,即使他想要放棄戰斗,卻又無力改變命運。
《塞下》通過生動的描寫和深沉的思考,展現了邊塞戰爭的殘酷和無奈,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和對戰爭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詩意和感人的賞析價值。
“繁纓空絲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i xià
塞下
běi fēng hào jì mén, shā qì rì yè xìng.
北風號薊門,殺氣日夜興。
xián yáng sān qiān lǐ, yì mǎ rú jī yīng.
咸陽三千里,驛馬如饑鷹。
háng zǐ jiǔ qù xiāng, féng shān bù gǎn dēng.
行子久去鄉,逢山不敢登。
hán rì cǎn dà yě, lǔ yún ruò fēi péng.
寒日慘大野,虜云若飛鵬。
xī běi fáng qiū jūn, huī chuáng sù céng céng.
西北防秋軍,麾幢宿層層。
xiōng nú tiān wèi sàng, zhàn gǔ zhǎng dēng dēng.
匈奴天未喪,戰鼓長登登。
hàn zú mǎ shàng lǎo, fán yīng kōng sī shéng.
漢卒馬上老,繁纓空絲繩。
chéng zhī tiān suǒ jiāo, yù bà yòu bù néng.
誠知天所驕,欲罷又不能。
“繁纓空絲繩”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