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和氣歸中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元和氣歸中正”全詩
山上亂云隨手變,浙東飛雨過江來。
一元和氣歸中正,百怪蒼淵起蟄雷。
千里稻花應秀色,酒樽風月醉亭臺。
分類:
作者簡介(殷堯藩)
殷堯藩(780—855),浙江嘉興人。唐朝詩人。唐元和九年(814)進士,歷任永樂縣令、福州從事,曾隨李翱作過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績。他和沈亞之、姚合、雍陶、許渾、馬戴是詩友,跟白居易、李紳、劉禹錫等也有往來。曾拜訪韋應物,兩人投契莫逆。他足跡很廣,遍歷晉、陜、閩、浙、蘇、贛、兩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說:“一日不見山水,便覺胸次塵土堆積,急須以酒澆之。”著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于世。
《喜雨》殷堯藩 翻譯、賞析和詩意
《喜雨》是唐代殷堯藩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臨岐終日自裴回,干我茅齋半畝苔。
山上亂云隨手變,浙東飛雨過江來。
一元和氣歸中正,百怪蒼淵起蟄雷。
千里稻花應秀色,酒樽風月醉亭臺。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喜迎雨水的景象。詩人觀察到自己在離別的時刻不斷地徘徊,茅齋長滿了青苔。山上的云朵變幻莫測,浙江東部的飛雨跨越江河而來。雨水的降臨使得天地間充滿了和諧與溫暖,各種神奇的事物紛紛出現,雷聲在蒼淵中轟鳴。千里之外的稻花應聲而秀,人們在風月的醉人景色中舉杯暢飲。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雨水降臨的描繪,展現了自然界的變化和人們對雨水的歡慶。詩人運用了生動的語言和形象,刻畫了景象的變化和出現的奇妙事物,傳遞出一種喜悅和祥和的氛圍。
詩中的"臨岐終日自裴回"描述了詩人在離別時的徘徊不決之情,"干我茅齋半畝苔"則形象地描繪了茅齋被青苔覆蓋的景象,表達了離別帶來的孤寂和寂寞。
詩中的"山上亂云隨手變"和"浙東飛雨過江來"描繪了雨云的變幻和雨水的跨越,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妙。
"一元和氣歸中正,百怪蒼淵起蟄雷"表達了雨水帶來的和諧與溫暖,雷聲在蒼淵中轟鳴,展現了大自然的力量與活力。
"千里稻花應秀色,酒樽風月醉亭臺"描繪了雨過天晴后的美景,稻花應聲而秀,人們在風月醉人的景色中舉杯暢飲,展示了人們對大自然的贊美和享受。
整首詩詞以寫景為主,通過描繪雨水的降臨和帶來的變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觀察和喜悅之情,同時也傳遞出對生活歡樂與美好的向往。
“一元和氣歸中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ǐ yǔ
喜雨
lín qí zhōng rì zì péi huí, gàn wǒ máo zhāi bàn mǔ tái.
臨岐終日自裴回,干我茅齋半畝苔。
shān shàng luàn yún suí shǒu biàn,
山上亂云隨手變,
zhè dōng fēi yǔ guò jiāng lái.
浙東飛雨過江來。
yī yuán hé qì guī zhōng zhèng, bǎi guài cāng yuān qǐ zhé léi.
一元和氣歸中正,百怪蒼淵起蟄雷。
qiān lǐ dào huā yīng xiù sè, jiǔ zūn fēng yuè zuì tíng tái.
千里稻花應秀色,酒樽風月醉亭臺。
“一元和氣歸中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仄韻) 去聲二十四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