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將天上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還將天上桂”全詩
還將天上桂,來訪月中仙。
分類:
作者簡介(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賢德鄉)人,字希圣,號東齋,入道后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家、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于一身的歷史人物。
《及第后夜訪月仙子》施肩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及第后夜訪月仙子》是唐代詩人施肩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自喜尋幽夜,
新當及第年。
還將天上桂,
來訪月中仙。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剛剛中了進士(及第)的士子在深夜中尋訪月中仙子的情景。詩人在喜悅之余,把自己比作進士之桂,渴望與仙子相會,共同享受月下的美好。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及第后的喜悅心情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以下是對詩詞的賞析:
詩的第一句“自喜尋幽夜”,詩人以自喜之心,選擇在幽靜的夜晚進行尋訪。此句可理解為詩人內心的寧靜與滿足,也體現了他對自然環境的傾慕。
接著,“新當及第年”,詩人表達了自己剛剛中了進士,即將開始新的階段的喜悅。及第是古代科舉考試中的最高級別,代表著功名和地位的取得,因此詩人的喜悅是可以理解的。
第三句“還將天上桂”,詩人以“天上桂”來比喻自己的及第之榮耀。桂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吉祥、高潔和榮耀,被視為品德高尚、成就卓越之象征。
最后一句“來訪月中仙”,詩人渴望與月中的仙子相會,暗示著他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月亮在中國文化中常常被賦予仙境和神秘的象征意義,詩人希望能夠與月中的仙子共度美好時光。
整首詩以清新、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中了進士后的喜悅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通過描繪詩人的心境和對自然景物的贊美,展現了作者對于人生美好境界的向往,表達了對人生成功和幸福的追求。
“還將天上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í dì hòu yè fǎng yuè xiān zǐ
及第后夜訪月仙子
zì xǐ xún yōu yè, xīn dāng jí dì nián.
自喜尋幽夜,新當及第年。
hái jiāng tiān shàng guì, lái fǎng yuè zhōng xiān.
還將天上桂,來訪月中仙。
“還將天上桂”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八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