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千重繞洞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云水千重繞洞門”全詩
仙方不用隨身去,留與人間老子孫。
班藤為杖草為衣,萬壑千峰獨自歸。
縱令相憶誰相報,桂樹巖邊人信稀。
分類:
作者簡介(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賢德鄉)人,字希圣,號東齋,入道后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家、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于一身的歷史人物。
《送絕塵子歸舊隱二首》施肩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絕塵子歸舊隱二首》是唐代詩人施肩吾所作,共分為兩首。以下是第一首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云水千重繞洞門,
獨歸何處是桃源。
仙方不用隨身去,
留與人間老子孫。
班藤為杖草為衣,
萬壑千峰獨自歸。
縱令相憶誰相報,
桂樹巖邊人信稀。
詩意:
詩人送絕塵子歸隱,描述了絕塵子的歸隱之地的美景,以及絕塵子選擇留下一份仙方于人間的決定。詩人自己孤身一人回到了世間,用班藤為杖,草為衣,穿過萬壑千峰,回到塵世間。最后表達了彼此難相認的遺憾之情。
賞析:
詩人施肩吾在《送絕塵子歸舊隱二首》中通過描繪絕塵子歸隱之地的風景和仙方的留于人間,表現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絕塵子的敬佩之情。詩中的“云水千重繞洞門”,形象地描繪了絕塵子的隱居之地,給人以神秘、仙境的感覺。在詩人“班藤為杖草為衣,萬壑千峰獨自歸”的描寫中,更是表現了詩人對于歸隱生活的向往,也表達了對絕塵子的羨慕和敬佩之情。最后一句“桂樹巖邊人信稀”,則表達了對彼此難相認的遺憾之情。
整首詩以簡約的筆法,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對歸隱者的敬佩之情,以及對彼此難相認的遺憾之情。整首詩意境高遠,情感真摯,是一篇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唐詩佳作。
“云水千重繞洞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jué chén zi guī jiù yǐn èr shǒu
送絕塵子歸舊隱二首
yún shuǐ qiān zhòng rào dòng mén, dú guī hé chǔ shì táo yuán.
云水千重繞洞門,獨歸何處是桃源。
xiān fāng bù yòng suí shēn qù, liú yú rén jiān lǎo zǐ sūn.
仙方不用隨身去,留與人間老子孫。
bān téng wèi zhàng cǎo wèi yī, wàn hè qiān fēng dú zì guī.
班藤為杖草為衣,萬壑千峰獨自歸。
zòng lìng xiāng yì shuí xiāng bào, guì shù yán biān rén xìn xī.
縱令相憶誰相報,桂樹巖邊人信稀。
“云水千重繞洞門”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