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令記得山川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縱令記得山川路”全詩
歸去不論無舊識,子孫今亦是他人。
秦世老翁歸漢世,還同白鶴返遼城。
縱令記得山川路,莫問當時州縣名。
分類:
作者簡介(施肩吾)
施肩吾(780-861),唐憲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進士,唐睦州分水縣桐峴鄉(賢德鄉)人,字希圣,號東齋,入道后稱棲真子。施肩吾是杭州地區第一位狀元(杭州孔子文化紀念館語),他集詩人、道學家、臺灣第一個民間開拓者于一身的歷史人物。
《桃源詞二首》施肩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桃源詞二首》是唐代詩人施肩吾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第一首:
夭夭花里千家住,
總為當時隱暴秦。
歸去不論無舊識,
子孫今亦是他人。
中文譯文:
美麗的花叢里住著千家,
都是為了當年躲避暴秦。
歸去之后不論舊友是否存在,
子孫如今也成了他人。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理想化的桃源世界。詩中的花叢里居住著許多家庭,他們都是為了逃避秦朝的殘暴統治而來到這里的。然而,詩人也提醒我們,歸去之后,舊日的友誼可能已經消失,子孫后代也變得與自己陌生。
賞析:
《桃源詞二首》以簡練的語言表達出對桃源世界的向往和對現實的反思。詩人通過描繪花叢中居住的家庭,刻畫出一個和諧、安寧的理想社會。然而,詩人也通過表達歸去之后的無舊識和子孫成他人的境況,暗示了桃源世界的理想并不現實,社會現實中的人際關系是復雜而多變的。整首詩以簡約的文字傳遞了對人性、社會現實和人際關系的思考,給人以深思。
第二首:
秦世老翁歸漢世,
還同白鶴返遼城。
縱令記得山川路,
莫問當時州縣名。
中文譯文:
秦時的老人回到漢朝,
與白鶴一起返回遼城。
即使記得山川的路,
也不要問當時的州縣名。
詩意:
這首詩詞再次描述了一個理想的桃源世界。老人離開秦朝回到了漢朝,與一只白鶴一起返回遼城。詩人告誡我們,即使記得山川的路,也不必過分糾結于過去的地方名稱。
賞析:
《桃源詞二首》的第二首繼續描繪了桃源世界中的情景。詩人通過描述老人離開秦朝回到漢朝,并與白鶴一起返回遼城,表達了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返璞歸真的向往。詩人同時也提醒讀者,不要被過去的地名束縛,重要的是記住山川的路,意味著要珍惜自然環境和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示了詩人對于理想社會和自然的熱愛,給人以平和、寧靜的感受。
“縱令記得山川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áo yuán cí èr shǒu
桃源詞二首
yāo yāo huā lǐ qiān jiā zhù, zǒng wèi dāng shí yǐn bào qín.
夭夭花里千家住,總為當時隱暴秦。
guī qù bù lùn wú jiù shí, zǐ sūn jīn yì shì tā rén.
歸去不論無舊識,子孫今亦是他人。
qín shì lǎo wēng guī hàn shì, hái tóng bái hè fǎn liáo chéng.
秦世老翁歸漢世,還同白鶴返遼城。
zòng lìng jì de shān chuān lù, mò wèn dāng shí zhōu xiàn míng.
縱令記得山川路,莫問當時州縣名。
“縱令記得山川路”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