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食猶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三人食猶饑”全詩
借問屋中人,盡去作商賈。
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
居人盡東西,道路侵壟畝。
采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
邊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古來一人耕,三人食猶饑。
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
我倉常空虛,我田生蒺藜。
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作者簡介(姚合)

姚合,陜州硤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詩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進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稱為姚武功。調富平、萬年尉。寶歷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歷監察御史,戶部員外郎。出任荊、杭二州刺史。后為給事中,陜、虢觀察使。與馬戴、費冠卿、殷堯藩、張籍游,李頻師事之。詩與賈島齊名,號稱“姚、賈”。仕終秘書監。合著有詩集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及選王維、祖詠等十八人詩,為極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詩聯,敘其措意,各有體要,撰詩例一卷,(均《唐才子傳》)并傳于世。
莊居野行翻譯及注釋
翻譯
在田間行走,無意中發現村莊中的很多人家空無一人。向路過的村人打聽才知道,這些屋子里的人都外出做生意去了。
官家不向商人征稅,偏偏征稅于勞役辛苦的農民。在這里居住的人,紛紛做生意謀出路去了,以致這里的土地無人耕種,任由行人往來,變成了道路。
這些經商的人冒著生命危險上山采玉,下水求珠。可邊疆士卒要吃要穿,這些珠寶如同泥土,無法充饑御寒。
古來一人耕種,三個人還吃不飽。現在成千上萬的人家,竟沒有一個人拿著犁鋤耕田。
我們的糧倉已經空虛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們的田園已經完全荒蕪。上天不落下糧食,有什么辦法去養活眾多的老百姓呢?
注釋
⑴比屋:一作“比鄰”,相連接的許多人家。
⑵借問:請問。
⑶稅商:征稅于商人。“稅”用作動詞。
⑷侵垅畝:一作“侵壟畝”,侵占了莊稼地。
⑸山顛:一作“山巔”。
⑹水府:神話傳說中龍王的住處,這里指水的深處。
⑺此物:指上文的珠寶玉器。
⑻把:持,拿。
⑼蒺藜:長有細刺的野生草本植物。
⑽雨粟:落下粟米。“雨”用作動詞,落下。
⑾烝黎:百姓。
莊居野行鑒賞
姚合在任武功縣主簿后曾在農莊閑居一段時期,寫了一些反映農村情況的詩,較有社會意義。這首《莊居野行》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首。
《莊居野行》詩歌對當時社會上存在的重商輕農的風氣進行了正本清源,對受侮辱受損害的農民表示了深厚的同情。由于唐朝政府重商輕農,導致農民都棄農經商,造成“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的嚴重局面,因此作者大力呼吁,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視。此詩和劉駕的《反賈客樂》有異曲同工之妙,拓寬了唐詩創作的題材。
這首詩在賦的藝術表現手法的運用上頗具特色。
詩人落筆便直敷詩人“野行”之其事,突現了農村“比屋皆閉戶”的蕭條荒涼的現實。接著,詩人便挖掘、剖析了農民“閉戶”從商的社會原因,說明農民被迫流離失所、漂泊四方的根本癥結,在于“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接下去,詩人又展示了農民被迫采玉擷珠的苦辛和邊兵敲詐勒索農民的生活畫面,并從古今遙迢遼闊的時間領域上對“官家”逼農經商的昏庸舉動進行了鞭笞,從而表達了詩人對社會形勢動蕩的憂恨。結尾“上天不雨粟,何由活蒸黎”二句的憤怒質問,更寄寓了詩人對廣大農民的深切關懷之情。
賦的表現手法在于體物寫志,在記敘性詩歌中用得較多。這首詩幾乎通篇用賦,詩人從開頭“比屋皆閉戶”的社會現狀入手,層層展開場景,拓展畫面,從“田間”至“比屋”,從“屋中”至“壟畝”,從“山顛”至“水府”,從“古來”到“如今”,從“倉”廩到“田”疇..都達到“隨物賦形”的地步,而環境的每一推移,又總帶情韻以行,讓讀者透過“皆”、“盡”、“猶”、“常”等充滿感情色彩的時間、程度副詞而看到唐末重商輕農的政策給社會帶來的不幸后果,雖屬平鋪直敘,卻頗具感人的藝術魅力。
此外,這首詩語言通俗,對仗工整。如“采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等句是。“古來一人耕,三人食猶饑;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等句,則對比鮮明,諷指深入。
莊居野行創作背景
姚合在元和十一年(816年)登進士第后授武功主簿,任此職后曾在農莊閑居一段時期,寫了一些反映農村情況的詩,較有社會意義。這首《莊居野行》就是其中比較典型的一首。由于唐朝政府重商輕農,導致農民都棄農經商,造成“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的嚴重局面,因此作者大力呼吁,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視。此詩和劉駕的《反賈客樂》有異曲同工之妙,拓寬了唐詩創作的題材。“三人食猶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uāng jū yě xíng
莊居野行
kè xíng yě tián jiān, bǐ wū jiē bì hù.
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
jiè wèn wū zhōng rén, jǐn qù zuò shāng gǔ.
借問屋中人,盡去作商賈。
guān jiā bù shuì shāng, shuì nóng fú zuò kǔ.
官家不稅商,稅農服作苦。
jū rén jǐn dōng xī, dào lù qīn lǒng mǔ.
居人盡東西,道路侵壟畝。
cǎi yù shàng shān diān, tàn zhū rù shuǐ fǔ.
采玉上山顛,探珠入水府。
biān bīng suǒ yī shí, cǐ wù tóng ní tǔ.
邊兵索衣食,此物同泥土。
gǔ lái yī rén gēng, sān rén shí yóu jī.
古來一人耕,三人食猶饑。
rú jīn qiān wàn jiā, wú yī bǎ chú lí.
如今千萬家,無一把鋤犁。
wǒ cāng cháng kōng xū, wǒ tián shēng jí lí.
我倉常空虛,我田生蒺藜。
shàng tiān bù yǔ sù, hé yóu huó zhēng lí.
上天不雨粟,何由活烝黎。
“三人食猶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