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靜無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四海靜無風”全詩
此夕光應絕,常時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靜無風。
惆悵逡巡別,誰能看碧空。
分類:
作者簡介(姚合)

姚合,陜州硤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詩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進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稱為姚武功。調富平、萬年尉。寶歷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歷監察御史,戶部員外郎。出任荊、杭二州刺史。后為給事中,陜、虢觀察使。與馬戴、費冠卿、殷堯藩、張籍游,李頻師事之。詩與賈島齊名,號稱“姚、賈”。仕終秘書監。合著有詩集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及選王維、祖詠等十八人詩,為極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詩聯,敘其措意,各有體要,撰詩例一卷,(均《唐才子傳》)并傳于世。
《八月十五夜看月》姚合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八月十五夜看月
亭亭千萬里,三五復秋中。
此夕光應絕,常時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靜無風。
惆悵逡巡別,誰能看碧空。
《八月十五夜看月》是唐代姚合創作的詩歌。這首詩以描繪中秋夜中的月亮為主題,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
詩中描述了月亮的光輝,形容其亭亭如故,遙遠無邊。因為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離秋天還有幾天,所以詩人說三五復秋中,意味著當晚的秋天已經來臨。
詩人表示,這樣美好的夜晚只是暫時的,朝光會再次出現,月亮的光輝也會消失,這讓他感到思念和惋惜。九霄微微有露、四海靜寂無風,形容了夜里的寧靜和安詳。
詩人在離別的時刻感到惆悵,他逡巡無法離開,希望有人能夠陪他一起欣賞這碧藍的天空。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中秋夜的美景,表達了詩人的思念之情。通過對月亮的描繪,詩人傳達了一種對美的追求和渴望,同時也表達了對離別和孤獨的感受。詩意深遠,讓人感受到了一種情感上的觸動和思考。
“四海靜無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ā yuè shí wǔ yè kàn yuè
八月十五夜看月
tíng tíng qiān wàn lǐ, sān wǔ fù qiū zhōng.
亭亭千萬里,三五復秋中。
cǐ xī guāng yīng jué, cháng shí sī bù tóng.
此夕光應絕,常時思不同。
jiǔ xiāo wēi yǒu lù, sì hǎi jìng wú fēng.
九霄微有露,四海靜無風。
chóu chàng qūn xún bié, shuí néng kàn bì kōng.
惆悵逡巡別,誰能看碧空。
“四海靜無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