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得度溪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踏得度溪灣”全詩
月明松影路,春滿杏花山。
戲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間。
未肯離腰組,來此復何顏。
分類:
作者簡介(姚合)

姚合,陜州硤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詩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進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稱為姚武功。調富平、萬年尉。寶歷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歷監察御史,戶部員外郎。出任荊、杭二州刺史。后為給事中,陜、虢觀察使。與馬戴、費冠卿、殷堯藩、張籍游,李頻師事之。詩與賈島齊名,號稱“姚、賈”。仕終秘書監。合著有詩集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及選王維、祖詠等十八人詩,為極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詩聯,敘其措意,各有體要,撰詩例一卷,(均《唐才子傳》)并傳于世。
《游杏溪蘭若》姚合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杏溪蘭若》是唐代姚合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踏得度溪灣,
晨游暮不還。
月明松影路,
春滿杏花山。
戲狖跳林末,
高僧住石間。
未肯離腰組,
來此復何顏。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杏溪中游玩的情景。詩人踏著溪灣的水,一直游玩到早晨,但他卻不愿意離開,一直玩到傍晚。在月光下,松樹的影子映照出通往杏花山的小徑。春天的杏花盛開,山間充滿了春意。在林間,有狖猴在嬉戲跳躍,高僧則居住在巖石之間。詩人表示自己不愿離開這美景,又提到自己的腰帶,暗指他的身份地位,不愿離開這里,但又感到無奈。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詩人在杏溪的游玩,表達了對美好景色的向往和不舍。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如溪灣、月光、松影、杏花等,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寧靜。通過描繪狖猴和高僧,詩人將自然景物與動物、人物相結合,增添了一絲趣味和神秘感。最后的兩句表達了詩人不愿離開這里的心情,但又暗示了他可能面臨離開的現實困境,這種矛盾的情感給人一種深思的余韻。
整體而言,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美麗的自然景色,并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贊美和對離別的憂傷表達了詩人的情感。讀者可以從中感受到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現實的無奈,同時也能夠在景色的映襯下體味到人生的矛盾和思考。
“踏得度溪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xìng xī lán rě
游杏溪蘭若
tà de dù xī wān, chén yóu mù bù hái.
踏得度溪灣,晨游暮不還。
yuè míng sōng yǐng lù, chūn mǎn xìng huā shān.
月明松影路,春滿杏花山。
xì yòu tiào lín mò, gāo sēng zhù shí jiān.
戲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間。
wèi kěn lí yāo zǔ, lái cǐ fù hé yán.
未肯離腰組,來此復何顏。
“踏得度溪灣”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