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公乞我百齡藤”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光公乞我百齡藤”全詩
閑來杖此向何處,過水緣山只訪僧。
分類:
作者簡介(姚合)

姚合,陜州硤石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詩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進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稱為姚武功。調富平、萬年尉。寶歷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歷監察御史,戶部員外郎。出任荊、杭二州刺史。后為給事中,陜、虢觀察使。與馬戴、費冠卿、殷堯藩、張籍游,李頻師事之。詩與賈島齊名,號稱“姚、賈”。仕終秘書監。合著有詩集十卷,《新唐書藝文志》及選王維、祖詠等十八人詩,為極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詩聯,敘其措意,各有體要,撰詩例一卷,(均《唐才子傳》)并傳于世。
《謝韜光上人贈百齡藤杖》姚合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衰病近來行動無力,韜光公向我乞求百歲齡的藤杖。
閑暇時,我拄著這根杖向何處去,只是為了去拜訪僧人,沿著水邊和山腳。
詩意:
本詩是唐代詩人姚合為寺廟的賢僧謝韜光所作,表達了詩人對衰老和疾病的感慨以及對友人壽命延長的祝愿。詩人自身狀況不佳,行動無力,而友人謝韜光卻向他請求一根百歲齡的藤杖。在閑暇之余,詩人只有拄著這根杖去拜訪僧人,尋求心靈的慰藉和支持。
賞析:
這首詩流露出對人生漸行漸遠、衰老和疾病的無奈之情。詩人通過自己的境遇與友人的壽命愿景相對照,展現了人生的無常和對現實的深思。同時,詩人傳達了對友情和信仰的堅持,通過尋求僧人的安慰和指點,表達了對內心深處的寧靜和希望的追求。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詩人內心對命運的理解和對友情的真摯情感,展示了唐代時期典雅優美的寫作風格。
“光公乞我百齡藤”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è tāo guāng shàng rén zèng bǎi líng téng zhàng
謝韜光上人贈百齡藤杖
shuāi bìng jìn lái xíng shǎo lì, guāng gōng qǐ wǒ bǎi líng téng.
衰病近來行少力,光公乞我百齡藤。
xián lái zhàng cǐ xiàng hé chǔ, guò shuǐ yuán shān zhǐ fǎng sēng.
閑來杖此向何處,過水緣山只訪僧。
“光公乞我百齡藤”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