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然時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沛然時雨”全詩
孰云陰騭,惟圣克彰。
六月徂暑,四郊愆陽。
我后其勤,告于壇場。
精意允溢,群靈鼓舞。
蔚兮朝云,沛然時雨。
雨我原田,亦既有年。
燭龍煌煌,明宗報祀。
于以助之,天人帝子。
聞詩有訓,國風茲始。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奉和圣制燭龍齋祭》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和圣制燭龍齋祭》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張九齡。詩詞所述是詩人奉國家的圣旨,在六月舉行祭祀活動,以表達對上帝的敬意。
詩詞中描繪了祭祀場景,上帝降臨下界,鑒在轉動之間也發出了光芒。詩人提到“陰騭”,指代屬于陰陽學說的鬼神,但只有圣人才能明白其中含義。六月已經過去了,暑氣開始退去,四周的郊外顯得更加宜人。詩人為了回饋上天的賜予,來到祭壇,虔誠祈禱。他的精神和意志飽滿,群靈也因此而振奮。詩中形容云彩旺盛的樣子,像是豐沛的雨水。雨水滋潤了他的原野,農田也有了收成。燭光燦爛,照亮了龍尊的祭祀場景。通過祭祀典禮,向明宗報告祭祀的結果,同時也希望得到天人帝子的幫助。最后提到,聽到這首詩詞會帶來必要的教導,是國風的開端。
整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上帝的虔誠和感激之情,通過祭祀表達自己的敬意,同時也希望得到上天的保佑和庇護。這是一首充滿美好祝愿和對命運的控制欲望的詩詞,同時描繪了盛夏時節的自然景觀,給人以清新和寧靜的感覺。
“沛然時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shèng zhì zhú lóng zhāi jì
奉和圣制燭龍齋祭
shàng dì lín xià, jiàn yì yǒu guāng.
上帝臨下,鑒亦有光。
shú yún yīn zhì, wéi shèng kè zhāng.
孰云陰騭,惟圣克彰。
liù yuè cú shǔ,
六月徂暑,
sì jiāo qiān yáng.
四郊愆陽。
wǒ hòu qí qín, gào yú tán chǎng.
我后其勤,告于壇場。
jīng yì yǔn yì, qún líng gǔ wǔ.
精意允溢,群靈鼓舞。
wèi xī zhāo yún, pèi rán shí yǔ.
蔚兮朝云,沛然時雨。
yǔ wǒ yuán tián, yì jì yǒu nián.
雨我原田,亦既有年。
zhú lóng huáng huáng,
燭龍煌煌,
míng zōng bào sì.
明宗報祀。
yú yǐ zhù zhī, tiān rén dì zi.
于以助之,天人帝子。
wén shī yǒu xùn, guó fēng zī shǐ.
聞詩有訓,國風茲始。
“沛然時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