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山抱竹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遙山抱竹門”全詩
古房關蘚色,秋徑掃潮痕。
石凈聞泉落,沙寒見鶴翻。
終當從此望,更與道人言。
作者簡介(鄭巢)
鄭巢,[唐](約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字不祥,錢塘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大中間,舉進士。姚合為杭州刺史,巢獻詩游其門館。合頗獎重,凡登覽燕集,巢常在側。后不仕而終。巢著有詩一卷,《唐才子傳》傳于世。
《送僧歸富春》鄭巢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僧歸富春》是唐代詩人鄭巢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憶過僧禪處,遙山抱竹門。
古房關蘚色,秋徑掃潮痕。
石凈聞泉落,沙寒見鶴翻。
終當從此望,更與道人言。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送別僧人歸富春的情景。詩人回憶起曾經與僧人共同修行的地方,遠山環抱著僧舍的竹門。古老的房屋上長滿了苔蘚,秋天的小徑上留下了潮濕的痕跡。腳下的石頭潔凈,傳來泉水落下的聲音,眼前的沙地寒冷,看見鶴鳥翻飛。最后,詩人表示自己將一直望著這個地方,與修行者繼續交流。
賞析:
《送僧歸富春》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清幽寧靜的畫面。詩人回憶起與僧人一起修行的場景,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寺廟的細節,表達出對僧人離別的感慨和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給人一種寧靜、淡泊的感覺。遙遠的山脈環抱著僧舍,竹門隱約可見。古房上生滿了苔蘚,襯托出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厚重感。秋天的小徑上還殘留著潮濕的痕跡,似乎是人們離去的痕跡,也是時光的印記。石頭潔凈、泉水落下的聲音清脆悅耳,沙地的寒冷與鶴鳥的翻飛相映成趣,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神秘的氛圍。
詩人最后表示自己將一直望著這個地方,并與道人繼續交流。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修行和禪悟的追求,他希望能夠與修行者共同探討人生和道義的真諦。整首詩詞透露出對禪宗思想的推崇和對禪修生活的向往。
《送僧歸富春》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靜謐而富有禪意的景象,表達了對修行和禪境的向往。它展示了唐代詩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對自然、心靈世界的深刻觸動,具有典型的唐詩特色。
“遙山抱竹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ēng guī fù chūn
送僧歸富春
yì guò sēng chán chù, yáo shān bào zhú mén.
憶過僧禪處,遙山抱竹門。
gǔ fáng guān xiǎn sè, qiū jìng sǎo cháo hén.
古房關蘚色,秋徑掃潮痕。
shí jìng wén quán luò, shā hán jiàn hè fān.
石凈聞泉落,沙寒見鶴翻。
zhōng dāng cóng cǐ wàng, gèng yǔ dào rén yán.
終當從此望,更與道人言。
“遙山抱竹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