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想天涯去”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坐想天涯去”全詩
云歸秋水闊,月出夜山深。
坐想天涯去,行悲澤畔吟。
東郊故人在,應笑未抽簪。
作者簡介(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溪行寄京師故人道侶》張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溪行寄京師故人道侶》是唐代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白日長多事,清溪偶獨尋。
云歸秋水闊,月出夜山深。
坐想天涯去,行悲澤畔吟。
東郊故人在,應笑未抽簪。
詩意:
這首詩寫的是作者在溪邊行走時寄給在京師的故友道侶的詩。作者感嘆白天的時間很長,事情很多,而自己卻常常在清溪邊獨自尋覓。秋天的云歸于廣闊的秋水,月亮從夜晚的深山升起。坐著思考著遠離天涯的去處,行走著悲傷地在澤畔吟唱。東郊的故友仍在,應該會笑話我還沒有抽起簪子。
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白天的繁忙事務和夜晚的寂靜山水,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思念之情。作者在清溪邊獨自尋覓,展現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意境。云歸秋水和月出夜山的描寫,用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了大自然的美妙和恢弘。作者在思考遠離天涯的去處時,流露出對故友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暗示了自己的孤獨和無奈。最后一句中的“抽簪”,暗示著作者仍然未能達到故友的成就和地位,自嘲之意濃厚。
整首詩運用了簡練的語言和意象的對比,展示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的山水和自然景色充滿了唐代詩人常用的意象,同時也反映了作者的感懷和心境。這首詩以流暢的句子和明快的節奏,展現了張祜獨特的才華和對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
“坐想天涯去”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 xíng jì jīng shī gù rén dào lǚ
溪行寄京師故人道侶
bái rì cháng duō shì, qīng xī ǒu dú xún.
白日長多事,清溪偶獨尋。
yún guī qiū shuǐ kuò, yuè chū yè shān shēn.
云歸秋水闊,月出夜山深。
zuò xiǎng tiān yá qù, xíng bēi zé pàn yín.
坐想天涯去,行悲澤畔吟。
dōng jiāo gù rén zài, yīng xiào wèi chōu zān.
東郊故人在,應笑未抽簪。
“坐想天涯去”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