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思想寒衣”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幽思想寒衣”全詩
煙霞山鳥散,風雨廟神歸。
地遠蛩聲切,天長雁影稀。
那堪正砧杵,幽思想寒衣。
分類:
作者簡介(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晚秋江上作》張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秋江上作》是唐代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萬里窮秋客,蕭條對落暉。
煙霞山鳥散,風雨廟神歸。
地遠蛩聲切,天長雁影稀。
那堪正砧杵,幽思想寒衣。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晚秋江上的景色和詩人內心的孤寂和憂傷。詩人把遠客孤身漂泊在千里之外的秋天描述為一片荒涼,與夕陽相對。煙霞散去,山上的鳥兒離散,風雨過后,廟神也歸去了。地遠了,蛩蟬的聲音變得更加清晰,天長了,候鳥的身影也稀少了。詩人無法忍受現實的冷酷,他內心的思緒如同寒冷的衣衫一樣寂寞。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景色和表達情感結合,展示了詩人在秋天的江上所感受到的孤寂和憂傷。詩人運用自然景物的變化來反映自己的內心狀態,通過煙霞散去、山鳥離散、風雨過后廟神歸去等描寫,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失落。詩中的地遠蛩聲切和天長雁影稀,通過對時間和空間的描繪,進一步強調了詩人的孤單和寂寞。最后兩句“那堪正砧杵,幽思想寒衣”,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遠方的思念之情。整首詩詞以晚秋江上的景色為背景,通過詩人的情感表達,揭示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隔閡和矛盾,展現了一種深沉的憂郁情緒。
“幽思想寒衣”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ǎn qiū jiāng shàng zuò
晚秋江上作
wàn lǐ qióng qiū kè, xiāo tiáo duì luò huī.
萬里窮秋客,蕭條對落暉。
yān xiá shān niǎo sàn, fēng yǔ miào shén guī.
煙霞山鳥散,風雨廟神歸。
dì yuǎn qióng shēng qiè, tiān cháng yàn yǐng xī.
地遠蛩聲切,天長雁影稀。
nà kān zhèng zhēn chǔ, yōu sī xiǎng hán yī.
那堪正砧杵,幽思想寒衣。
“幽思想寒衣”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仄韻) 去聲五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