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絕聲重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咽絕聲重敘”全詩
暗霜移樹宿,殘夜繞枝啼。
咽絕聲重敘,愔淫思乍迷。
不妨還報喜,誤使玉顏低。
分類: 烏夜啼
作者簡介(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烏夜啼》張祜 翻譯、賞析和詩意
《烏夜啼》是唐代詩人張祜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忽然間烏鴉夜飛歸,危險的細線共同哀怨凄迷。黑暗中霜移樹上棲息,深夜里殘月圍繞樹枝啼鳴。低聲嘆息的聲音再次相聚,憂郁的思緒猛然迷失。不妨還是傳達喜悅的消息,以免美麗的容顏因此低垂。
詩意:
《烏夜啼》描繪了一幅深夜中孤寂而凄涼的景象。烏鴉歸巢的場景象征著離別和孤獨,而在黑暗中的細線則象征著危險和不安。詩人描述了一種迷離的氛圍,樹上的霜和殘月的光線交織成一幅悲涼的畫面。詩中還流露出一種無奈和懊悔的情緒,表達了詩人對過去錯誤決策的憂慮和后悔之情。
賞析:
《烏夜啼》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種深夜中的凄涼氛圍,通過對烏鴉歸巢和樹上的霜的描繪,營造了一種孤寂和悲傷的氛圍。詩中的烏鴉和霜都成為詩人情感的象征,烏鴉歸巢暗示著離別和孤獨,而霜的存在則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凄涼的氛圍。殘月和樹枝的交織呼應了詩人內心的迷茫和無奈,表達了對過去決策所帶來的懊悔之情。詩人在最后兩句中表達了一種希望,希望能夠傳達喜悅的消息,以彌補過去的錯誤,避免美麗的容顏因此而低垂。整首詩以凄美的筆墨勾勒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懊悔,同時也透露出對未來的期望和希冀。
這首詩詞以其凄涼的意境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唐代詩歌的典型風貌。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人情世態和內心情感,以及對過去決策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期望。同時,詩中的烏鴉和霜等意象也賦予了詩詞更深層次的象征含義,使整首詩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情感共鳴。
“咽絕聲重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ū yè tí
烏夜啼
hū hū nán fēi fǎn, wēi sī gòng yuàn qī.
忽忽南飛返,危絲共怨凄。
àn shuāng yí shù sù, cán yè rào zhī tí.
暗霜移樹宿,殘夜繞枝啼。
yàn jué shēng zhòng xù, yīn yín sī zhà mí.
咽絕聲重敘,愔淫思乍迷。
bù fáng hái bào xǐ, wù shǐ yù yán dī.
不妨還報喜,誤使玉顏低。
“咽絕聲重敘”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