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邊云勃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腳邊云勃勃”全詩
煙苔濕凝地,露竹光滴月。
時見一僧來,腳邊云勃勃。
分類:
作者簡介(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溳川寺路》張祜 翻譯、賞析和詩意
《溳川寺路》是唐代詩人張祜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日落西澗幽暗處,愁思驅逐突兀心。煙苔濕潤鋪滿地,露水滴落竹林閃爍月。時常能見一位僧人來,腳下云煙繚繞。
詩意:
《溳川寺路》描繪了一個僧人行走在溳川寺路的景象。夜幕降臨,寺廟所在的西澗被昏暗所籠罩,詩人內心充滿了憂思與煩惱,但他卻感受到了僧人的出現給他帶來的一絲寧靜與慰藉。寺廟周圍的景物被煙苔覆蓋,濕氣彌漫在地面上,而竹林上的露水在月光下閃爍著光芒。僧人的腳下似乎踏出了一片云霧繚繞的景象,給整個畫面增添了一種超脫塵世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寺廟路上的一位僧人,展示了詩人內心的愁苦與尋求寧靜的愿望。詩中的溳川寺路被詩人描繪成了一個幽暗、潮濕的地方,寄托著他內心的郁悶和煩惱。然而,僧人的出現給詩人帶來了一絲希望與寧靜,他的腳下仿佛是一片云霧繚繞,給整個景象增添了一份神秘與超脫。煙苔濕潤的地面和滴落的露水則給整個畫面增添了一絲清新和靜謐的氛圍。
這首詩詞的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僧人形象的描寫,抒發了詩人內心的痛苦與追求。它表達了人們在紛繁世事中尋求內心寧靜與超脫的渴望,以及對生活中美好與希望的追逐。整首詩詞憑借著精煉的語言和巧妙的意象描寫,給人以詩意盎然的美感體驗,展示了唐代詩人張祜的才華與情感。
“腳邊云勃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n chuān sì lù
溳川寺路
rì chén xī jiàn yīn, yuǎn qū chóu tū wù.
日沉西澗陰,遠驅愁突兀。
yān tái shī níng dì, lù zhú guāng dī yuè.
煙苔濕凝地,露竹光滴月。
shí jiàn yī sēng lái, jiǎo biān yún bó bó.
時見一僧來,腳邊云勃勃。
“腳邊云勃勃”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六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