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員忠是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伍員忠是節”全詩
伍員忠是節,陸績孝為心。
坐激書生憤,行歌壯士吟。
慚非燕地客,不得受黃金。
作者簡介(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送魏尚書赴鎮州行營》張祜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魏尚書赴鎮州行營》是唐代詩人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送行的場景,表達了對魏尚書的敬意和贊美,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法得到榮華富貴的惋惜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河塞日駸駸,恩仇報盡深。
伍員忠是節,陸績孝為心。
坐激書生憤,行歌壯士吟。
慚非燕地客,不得受黃金。
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開篇寫道,“河塞日駸駸”,意指河塞邊境地區的天空正日漸明亮,這里指的是行軍的起點。接著,詩人表達了對魏尚書的感激之情,表示恩怨已經報答得很深。這里的魏尚書可能是一位朝廷高官,他的功績和貢獻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回報。
接下來,詩人列舉了身邊忠誠的朋友。伍員是指伍員外,忠誠正直的代名詞,陸績則是指陸士衡,孝順至親的代表。詩人通過這兩個人物的例子,表達了對忠誠和孝道的贊美。
然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他坐下來,激發出書生的憤慨,行走時則唱起壯士的吟詠。這里的書生和壯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在表達自己的惋惜之情,意味著自己無法身臨壯士的境地,無法得到榮華富貴的待遇。
最后兩句“慚非燕地客,不得受黃金”,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身份的遺憾和惋惜。燕地是指在北方,燕山以北的地區,而詩人卻不能成為那里的客人,無法享受那里的榮華富貴,無法得到黃金的獎賞。
整首詩詞通過對送行場景的描寫和對魏尚書的贊美,抒發了詩人對自己命運的無奈和對功名富貴的渴望。同時,詩人通過對忠誠和孝道的贊美,展示了對這些美德的崇尚。整體而言,詩詞表達了對現實的思考和對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內涵。
“伍員忠是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wèi shàng shū fù zhèn zhōu xíng yíng
送魏尚書赴鎮州行營
hé sāi rì qīn qīn, ēn chóu bào jǐn shēn.
河塞日駸駸,恩仇報盡深。
wǔ yuán zhōng shì jié, lù jī xiào wèi xīn.
伍員忠是節,陸績孝為心。
zuò jī shū shēng fèn, xíng gē zhuàng shì yín.
坐激書生憤,行歌壯士吟。
cán fēi yàn dì kè, bù dé shòu huáng jīn.
慚非燕地客,不得受黃金。
“伍員忠是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九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