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歿世議方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歿世議方存”全詩
詩情光日月,筆力動乾坤。
亂首光雄算,朝綱在典墳。
明時封禪績,山下見丘門。
分類:
作者簡介(張祜)

張祜 字承吉,邢臺清河人,唐代著名詩人。出生在清河張氏望族,家世顯赫,被人稱作張公子,有“海內名士”之譽。張祜的一生,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張祜以是得名,《全唐詩》收錄其349首詩歌。
《讀始興公傳》張祜 翻譯、賞析和詩意
《讀始興公傳》是唐代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歿世議方存,
升平道幾論。
詩情光日月,
筆力動乾坤。
亂首光雄算,
朝綱在典墳。
明時封禪績,
山下見丘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始興公的傳記的閱讀與感悟。詩人通過讀傳記,思考了人世間的存在和生死的意義,以及統治者的政績和道德準則。
首先,詩詞開頭的"歿世議方存"表達了對始興公生前事跡的贊美和紀念,強調他在世間留下了卓越的貢獻。接著,"升平道幾論"意味著始興公對治理國家、實現社會和諧的智慧和見解。這兩句詩揭示了傳記中始興公的偉大之處,以及他對政治和社會的思考。
詩的后半部分,"詩情光日月,筆力動乾坤"形容了詩人讀傳記時的情感和感受,將其比喻為光輝照耀蒼穹的太陽和月亮,以及能夠引動乾坤的筆力。這句詩強調了傳記的文學價值以及對詩人自身情感的觸動。
"亂首光雄算,朝綱在典墳"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亂世英雄的評估和對朝綱的思考。"亂首光雄算"意味著那些亂世之中的英雄人物能夠看穿時勢,做出明智的決策。"朝綱在典墳"則強調了政權的穩定和社會秩序的重要性,暗示了朝廷和國家的安寧是在先賢的典范和教誨下才能實現。
最后兩句"明時封禪績,山下見丘門"預示著明朝時代會有更加杰出的人物出現,他們會被封為禪宗的繼承者,成就非凡。"山下見丘門"指的是這些杰出人物將會在歷史的舞臺上嶄露頭角,成為備受尊敬的人物。
總體上,這首詩詞通過對始興公傳記的閱讀和感悟,表達了對英雄人物的贊美和對社會秩序的思考。詩人通過描繪詩情和用意象來表達對始興公的景仰,并展示了他對政治和社會的關注。這首詩詞既是對歷史人物的頌揚,也是對時代和社會的反思,體現了唐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
“歿世議方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ú shǐ xīng gōng chuán
讀始興公傳
mò shì yì fāng cún, shēng píng dào jǐ lùn.
歿世議方存,升平道幾論。
shī qíng guāng rì yuè, bǐ lì dòng qián kūn.
詩情光日月,筆力動乾坤。
luàn shǒu guāng xióng suàn, cháo gāng zài diǎn fén.
亂首光雄算,朝綱在典墳。
míng shí fēng shàn jī, shān xià jiàn qiū mén.
明時封禪績,山下見丘門。
“歿世議方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