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臨絕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孤亭臨絕岸”全詩
花落曾誰到,詩成獨未題。
潮痕經雨在,石筍與杉齊。
謝守便登陟,秋來屐齒低。
分類:
作者簡介(朱慶馀)

朱慶馀,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歷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后大為贊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于是朱慶馀聲名大震。
《河亭》朱慶馀 翻譯、賞析和詩意
《河亭》是唐代詩人朱慶馀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孤亭臨絕岸,
猿鳥識幽蹊。
花落曾誰到,
詩成獨未題。
潮痕經雨在,
石筍與杉齊。
謝守便登陟,
秋來屐齒低。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座孤亭坐落在陡峭的岸邊,猿猴和鳥兒知道這里的幽靜之處。花兒凋謝了,曾有誰來過這里?我的詩已經完成了,但是還沒有題詞。潮水的痕跡經過雨水的沖刷依然存在,石筍和杉樹在這里高高地聳立著。謝守(詩人自稱)便登上山峰,秋天來了,屐齒(指行走的腳步聲)變得低沉。
賞析:
《河亭》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詩人朱慶馀內心的感慨和思考。孤亭臨絕岸,形容這座亭子獨自立在陡峭的岸邊,給人一種孤寂的感覺。猿鳥識幽蹊,猿猴和鳥兒在這里活動,暗示這個地方的幽靜和人跡罕至。花落曾誰到,詩成獨未題,詩人思索著曾經有誰來過這里,自己的詩已經寫好,但是還沒有給它題上名字,抒發了詩人對于成果的思考和對于名利的淡漠態度。
接下來的描寫潮痕經雨在,石筍與杉齊,展示了潮水的痕跡經過雨水的洗刷依然存在,石筍和杉樹高高地聳立在那里,給人一種堅韌不拔的感覺。謝守便登陟,秋來屐齒低,詩人自稱謝守,爬上山峰,秋天來臨,腳步聲變得低沉,表達了詩人對于時光流轉、人生變遷的思考。
整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山水景色,通過景物的變化和詩人的思緒交織,表達了對于人生、時光和名利的思考和感慨,展現了唐代詩人獨特的意境和審美情趣。
“孤亭臨絕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íng
河亭
gū tíng lín jué àn, yuán niǎo shí yōu qī.
孤亭臨絕岸,猿鳥識幽蹊。
huā luò céng shuí dào, shī chéng dú wèi tí.
花落曾誰到,詩成獨未題。
cháo hén jīng yǔ zài, shí sǔn yǔ shān qí.
潮痕經雨在,石筍與杉齊。
xiè shǒu biàn dēng zhì, qiū lái jī chǐ dī.
謝守便登陟,秋來屐齒低。
“孤亭臨絕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