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歌已向客亭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離歌已向客亭聞”全詩
清話未同山寺宿,離歌已向客亭聞。
梅天馬上愁黃鳥,澤國帆前見白云。
通籍名高年又少,回頭應笑晚從軍。
分類:
作者簡介(朱慶馀)

朱慶馀,生卒年不詳,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寶歷二年(826)進士,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為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后大為贊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于是朱慶馀聲名大震。
《送竇秀才》朱慶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竇秀才》是唐代朱慶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南才子日紛紛,
少有篇章得似君。
清話未同山寺宿,
離歌已向客亭聞。
梅天馬上愁黃鳥,
澤國帆前見白云。
通籍名高年又少,
回頭應笑晚從軍。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對竇秀才的送別。詩人稱贊竇秀才在江南地區是才子輩出的地方,但很少有人能夠寫出像竇秀才一樣的文章才華。詩人說他們雖然沒有在同一個山寺住宿時交談,但他已經聽到了竇秀才的離歌聲從客亭傳來。詩人運用了梅天、馬、黃鳥、澤國、帆和白云等意象,表達了自己對竇秀才的贊美和送別之情。最后,詩人表示竇秀才雖然名聲很高,但年紀還很年輕,將來或許會回頭嘲笑自己晚年才從軍。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江南地區的才子和送別為主題,通過對景物的描繪和對竇秀才的贊美,展現了作者對才華橫溢的年輕人的敬佩之情。詩中運用了一系列細膩的意象,如江南才子紛紛涌現、竇秀才寫作才華出眾、離別時的歌聲等,使整首詩詞充滿了生動感和感人之情。作者通過對竇秀才的描述,間接表達了對自己年少時追求文學的回憶和對逝去時光的懷念之情。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竇秀才前途的祝福,同時也暗示了自己晚年從軍的遺憾和自嘲。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細膩的描寫、婉轉的語言和情感表達,展現了作者對竇秀才的贊美、對才子輩出的江南文化氛圍的贊嘆,同時也透露了作者對自己年少時追求文學的回憶和對光陰流逝的感慨。
“離歌已向客亭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dòu xiù cái
送竇秀才
jiāng nán cái zǐ rì fēn fēn, shǎo yǒu piān zhāng dé shì jūn.
江南才子日紛紛,少有篇章得似君。
qīng huà wèi tóng shān sì sù,
清話未同山寺宿,
lí gē yǐ xiàng kè tíng wén.
離歌已向客亭聞。
méi tiān mǎ shàng chóu huáng niǎo, zé guó fān qián jiàn bái yún.
梅天馬上愁黃鳥,澤國帆前見白云。
tōng jí míng gāo nián yòu shǎo, huí tóu yīng xiào wǎn cóng jūn.
通籍名高年又少,回頭應笑晚從軍。
“離歌已向客亭聞”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