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新從趙地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有客新從趙地回”全詩
云遮襄國天邊去,樹繞漳河地里來。
弦管變成山鳥哢,綺羅留作野花開。
金輿玉輦無行跡,風雨惟知長綠苔。
分類:
作者簡介(李遠)
李遠,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慶市云陽縣)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進士,官至御史中丞。李遠善為文, 尤工于詩。 常與杜牧、許渾、李商隱、溫庭筠等交游, 與許渾齊名, 時號 “ 渾詩遠賦”。
《聽話叢臺》李遠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李遠的《聽話叢臺》描述了一位來自趙地的客人,他自稱曾經去過古代的叢臺。詩中描繪了云霧遮住了襄國的天邊,樹木籠罩了漳河的土地。琴弦和管子變成了山鳥的鳴叫聲,美麗的綺羅絲則化作了野花的綻放。詩中還提到了金輿玉輦無法留下行跡,只有風雨依然知曉長綠苔的存在。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聽聞他人新從趙地歸,
言及曾游古叢臺之境。
云霧籠罩襄國天邊,
樹木環繞漳河之地。
琴弦和管子變作山鳥鳴叫,
美麗的絲綢則化為野花盛放。
金色的馬車和玉輦,
無法留下行跡的痕跡;
唯有風雨知曉,
長綠苔的存在。
這首詩寄托了作者對古代的向往和想象。叢臺在古代有著重要的地位,象征著帝王的尊嚴和權力。通過古代叢臺的想象,詩人試圖表達對輝煌過去的回憶和對現實的不滿。尤其是在最后兩句中,作者提到金輿玉輦無法留下行跡,只有風雨知曉長綠苔,暗示了現實中權勢的消逝和無常。整首詩通過對古代景象的描繪,傳達出對美好過去的思念和對現實的無奈。
這首詩語言簡潔而富有意境,運用了比喻手法,在描寫景物的同時寓意深遠。通過錯綜復雜的意象構建,表達了作者內心對古代世界和現實世界的不同看法。整首詩意境清新,意味深長,給人一種既美麗又沉思的感覺。
“有客新從趙地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īng huà cóng tái
聽話叢臺
yǒu kè xīn cóng zhào dì huí, zì yán céng shàng gǔ cóng tái.
有客新從趙地回,自言曾上古叢臺。
yún zhē xiāng guó tiān biān qù,
云遮襄國天邊去,
shù rào zhāng hé dì lǐ lái.
樹繞漳河地里來。
xián guǎn biàn chéng shān niǎo lòng, qǐ luó liú zuò yě huā kāi.
弦管變成山鳥哢,綺羅留作野花開。
jīn yú yù niǎn wú xíng jī, fēng yǔ wéi zhī zhǎng lǜ tái.
金輿玉輦無行跡,風雨惟知長綠苔。
“有客新從趙地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