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大每相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小大每相從”全詩
常懷稻粱惠,豈憚江山永。
小大每相從,羽毛當自整。
雙鳧侶晨泛,獨鶴參宵警。
為我更南飛,因書至梅嶺。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二弟宰邑南海,見群雁南飛,因成詠以寄》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的中文譯文:
二弟宰邑南海,見群雁南飛,因成詠以寄。
我副宰邑在南海,看到一群雁向南飛,便寫下這首詩以志懷。
鴻雁自北來,嗷嗷度煙景。
常懷稻粱惠,豈憚江山永。
鴻雁自北方飛來,嗷嗷地穿越云霧。常常懷念著糧食的恩惠,又怎會害怕江山長存。
小大每相從,羽毛當自整。
雙鳧侶晨泛,獨鶴參宵警。
小的鴻雁和大的鴻雁互相呼應,羽毛嫻熟自整。成對的鳧鴨在清晨漂浮,孤獨的鶴參與夜晚的警戒。
為我更南飛,因書至梅嶺。
為了我更向南方飛翔,這封信將寄到梅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觀賞南飛的群雁為契機,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以及對家鄉恩惠的感激之情。詩人通過描繪鴻雁的飛行、稻糧的豐收以及其他鳥類的活動,展現了大自然的壯麗景色和眾生的和諧共處。詩中充滿了對生活穩定和祥和的期盼,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和家鄉的深深熱愛與懷念之情。整首詩雖短小,但意境深遠,細膩入微,給人一種寧靜和溫暖的感覺。
“小大每相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èr dì zǎi yì nán hǎi, jiàn qún yàn nán fēi, yīn chéng yǒng yǐ jì
二弟宰邑南海,見群雁南飛,因成詠以寄
hóng yàn zì běi lái, áo áo dù yān jǐng.
鴻雁自北來,嗷嗷度煙景。
cháng huái dào liáng huì, qǐ dàn jiāng shān yǒng.
常懷稻粱惠,豈憚江山永。
xiǎo dà měi xiāng cóng, yǔ máo dāng zì zhěng.
小大每相從,羽毛當自整。
shuāng fú lǚ chén fàn, dú hè cān xiāo jǐng.
雙鳧侶晨泛,獨鶴參宵警。
wèi wǒ gèng nán fēi, yīn shū zhì méi lǐng.
為我更南飛,因書至梅嶺。
“小大每相從”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