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幸更非賒”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巡幸更非賒”全詩
山川只詢物,宮觀豈為家。
十月回星斗,千官捧日車。
洛陽無怨思,巡幸更非賒。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奉和圣制初出洛城》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
東方尊貴的皇帝來到洛陽城,東土因此浸沒了龍駕的光輝,而洛陽的人民都仰望著那美麗的西方城市。我問過這里的山川,只是為了確信物質是否富饒,而并非為了使宮觀變得富麗堂皇。在十月天空,星斗回歸,千官們肩挑著太陽車獻給皇帝。洛陽的人們沒有怨恨,他們心中只有對皇帝無限思念,巡幸的光輝也不需要借貸。
詩意:
這首詩以洛陽城為背景,描繪了皇帝巡幸洛陽的盛況,表達了洛陽人民對皇帝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詩中通過描寫山川物產、宮觀等來表達皇帝對天下人民的關懷和愛護,以及洛陽人民對皇帝的忠誠。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洛陽城的描繪,展現了唐代皇帝巡幸洛陽的盛況和人民對皇帝的熱愛。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東土與西方城市相對比,顯示了洛陽人民仰望著西方城市的向往和對外部世界的好奇。作者通過描繪十月天空中回歸的星斗和千官捧日車的場景,展示了皇帝的威嚴和榮耀,進一步突出了洛陽人民對皇帝的無限思念和對巡幸活動的支持。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皇帝的忠誠和對洛陽的熱愛,展示了唐代皇帝的威嚴和民眾對皇帝的景仰。
“巡幸更非賒”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èng hé shèng zhì chū chū luò chéng
奉和圣制初出洛城
dōng tǔ yān lóng jià, xī rén wàng cuì huá.
東土淹龍駕,西人望翠華。
shān chuān zhǐ xún wù, gōng guàn qǐ wèi jiā.
山川只詢物,宮觀豈為家。
shí yuè huí xīng dǒu, qiān guān pěng rì chē.
十月回星斗,千官捧日車。
luò yáng wú yuàn sī, xún xìng gèng fēi shē.
洛陽無怨思,巡幸更非賒。
“巡幸更非賒”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