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別無多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此別無多語”全詩
槿墮初開艷,蟬聞第一聲。
故人容易去,白發等閑生。
此別無多語,期君晦盛名。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東都送鄭處誨校書歸上都》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東都送鄭處誨校書歸上都》是唐代杜牧寫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洛陽城內渠水清澈、景色宜人的場景,并表達了詩人對好友鄭處誨的送別之情。
首先,詩中描繪了渠水清澈、洛陽城恢弘壯麗的景象。"悠悠渠水清"表達了渠水流動的悠閑和清澈,給人一種寧靜祥和的感覺;"雨霽洛陽城"則展示了洛陽城在雨后的清新、明亮的景色。
接著,詩人以槿花開放和蟬鳴的動靜來詮釋時光的流轉。"槿墮初開艷"描述了槿花初開的艷麗景象,暗示著青春美好的時光易逝;"蟬聞第一聲"則表達了夏日蟬鳴聲的生動,寓意著時光的流轉。
隨后,詩中寄托了詩人對離別的思念和朋友的祝福。"故人容易去"表達了好友離去的無奈和惋惜,詩人感慨萬分;"白發等閑生"則描繪了詩人自己日漸蒼老的形象;"此別無多語"說明了別離之際言辭無法盡表情感,只能默默相送;"期君晦盛名"則是詩人對好友鄭處誨的祝福,希望他在上京發展有所成就。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人情之感,抒發了詩人對離別的思念和對友人的祝福之情。憑借著杜牧細膩的情感描寫和富有意境的語言,這首詩詞展現了唐代文人的情思和心情,給人以深刻的感受。
“此別無多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ōng dōu sòng zhèng chù huì jiào shū guī shàng dōu
東都送鄭處誨校書歸上都
yōu yōu qú shuǐ qīng, yǔ jì luò yáng chéng.
悠悠渠水清,雨霽洛陽城。
jǐn duò chū kāi yàn, chán wén dì yī shēng.
槿墮初開艷,蟬聞第一聲。
gù rén róng yì qù, bái fà děng xián shēng.
故人容易去,白發等閑生。
cǐ bié wú duō yǔ, qī jūn huì shèng míng.
此別無多語,期君晦盛名。
“此別無多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六語 (仄韻) 去聲六御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