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愁去日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花愁去日遲”全詩
獨攀南國樹,遙寄北風時。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遲。
還聞折梅處,更有棣華詩。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和王司馬折梅寄京邑昆弟》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與王司馬分折梅花寄給京邑的昆弟們
詩意:本詩是唐代張九齡寫給他的朋友們的一首離別詩。幾位好友一起欣賞植物的芬芳和美麗,一起開心地度過時光,如今要分別了。張九齡獨自攀爬在南國的樹上,遠遠地寄托他的思念給遠在北方的朋友們。朋友們都期待著折梅的季節,此時還有折梅的地方,更有捧著美好的時光的詩人。
賞析:這首詩蘊含了詩人對離別、思念和友情的感慨。詩人在南國攀爬樹上,以此表達他對朋友們的思念之情。他們曾一起欣賞梅花的芬芳,一起度過快樂的時光。詩人使用了植物的意象,通過描述林中迎春早,花兒卻悲傷地慢慢凋零,在離別的時刻加深了詩人的別離情緒。
最后兩句“還聞折梅處,更有棣華詩”,表達了對遠方朋友的思念,同時也展示了友情的深厚。詩人在結尾處提到折梅的地方也有捧著美好時光的詩人,表達了他的期待和祝福。
總之,這首詩通過花草的意象,通過表達離別和思念之情,展示了唐代詩人張九齡對友情的珍視和思念之情,同時也表達了對將來美好的祝愿和期待。
“花愁去日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wáng sī mǎ zhé méi jì jīng yì kūn dì
和王司馬折梅寄京邑昆弟
lí bié niàn tóng xī, fēn róng yù gòng chí.
離別念同嬉,芬榮欲共持。
dú pān nán guó shù, yáo jì běi fēng shí.
獨攀南國樹,遙寄北風時。
lín xī yíng chūn zǎo, huā chóu qù rì chí.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遲。
hái wén zhé méi chù, gèng yǒu dì huá shī.
還聞折梅處,更有棣華詩。
“花愁去日遲”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