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三緘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念三緘事”全詩
故國隴山樹,美人金剪刀。
避籠交翠尾,罅嘴靜新毛。
不念三緘事,世途皆爾曹。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鸚鵡》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鸚鵡》是唐代杜牧的一首詩。詩中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場景:在華麗高大的堂屋中,立著經過精雕細琢的欄桿,欄桿上系著紅色絲線。場景中還有一顆原本生長在故國波濤洶涌的隴山上的樹,被人剪成了美人的剪影。在這個場景中,一只鸚鵡逸出了籠子,和它的伴侶一起交織彩色的尾巴,開始了自由的自在生活,不再受籠子的限制。它的嘴邊的裂縫已經愈合,羽毛也變得柔軟。它不再念及被禁閉時的不愉快,與它一起被關禁門外的人也不再陷于憂慮。在詩中,作者通過這幅畫面,表達了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也表達了對禁錮的厭倦和反思。
詩詞的中文譯文大致為:
華堂日漸高,
雕檻系紅絳。
故國隴山樹,
美人金剪刀。
避籠交翠尾,
罅嘴靜新毛。
不念三緘事,
世途皆爾曹。
華堂的高度與日俱增,
雕檻上系著紅綾帶。
故國的隴山上有一棵樹,
嬌美的女子用金剪子修剪成形。
鸚鵡飛離了籠子,
尾巴與伴侶交織,彩色斑斕。
裂口的嘴巴不再疼痛,
羽毛柔軟而寧靜。
不再念及過去種種不如意的事情,
此時此刻,世上的道路都在你們身上。
詩意和賞析:
《鸚鵡》以寫景為主,通過描繪一幅美麗的場景,表達了對自由和追求的渴望。華堂的高度日漸增長,雕檻上系著紅綾帶,這些都象征著華麗的豪宅。故國的隴山上有一棵樹,被修剪成美人的形象,這也暗示出豪宅主人的奢華和精致。然而,詩中的重點在于描繪了一只鸚鵡逸出了籠子,與伴侶自由自在地交織彩色的尾巴。它的嘴巴裂縫愈合,羽毛變得柔軟。這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對束縛和禁錮的厭倦和反思。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世道與命運的無奈,世上的道路就在這樣的人身上。這里可能暗指鸚鵡與主人的對比,主人擁有一切物質享受,卻束縛自己在繁華之中,而鸚鵡得到自由卻在外面的世道中漂泊,兩者皆是為了追求生存與自由。整首詩以簡短的寫景來展現詩人的情感,通過鸚鵡的形象寓意表達了作者的自由思想,道出了人們對權力限制的厭倦和對自由追求的渴望。
“不念三緘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īng wǔ
鸚鵡
huá táng rì jiàn gāo, diāo kǎn xì hóng tāo.
華堂日漸高,雕檻系紅絳。
gù guó lǒng shān shù, měi rén jīn jiǎn dāo.
故國隴山樹,美人金剪刀。
bì lóng jiāo cuì wěi, xià zuǐ jìng xīn máo.
避籠交翠尾,罅嘴靜新毛。
bù niàn sān jiān shì, shì tú jiē ěr cáo.
不念三緘事,世途皆爾曹。
“不念三緘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