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懷王跡自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笑懷王跡自窮”全詩
鄭袖嬌嬈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檣谷塹依然在,弱吐強吞盡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長卷夕陽中。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題武關翻譯及注釋
翻譯
清澈的溪水汩汩地流過要留我在武關之東,可笑當年的楚懷王入關投秦卻是到了盡窮。
鄭袖得寵的嬌艷嫵媚之態就好像喝醉似的,屈原遭放逐到處流落他的形容就猶如亂蓬。
如桅桿聳立的峰巒似壕溝深長的山谷還在,而弱肉強食七國爭雄卻像過眼煙云已成空。
當今天子如此神圣四海為一家天下為統一,而如今武關上長風浩蕩戍旗翻卷于夕陽中。
注釋
⑴武關:戰國時秦國設置的關隘,故址在令陜西商洛縣東。
⑵懷王:楚懷王熊槐(?一前295)戰國時期楚國的國君,前328至前299年在位。據《史記·楚世家》和《屈原列傳》,秦昭王致書楚懷王,約會于武關。懷王入武關,秦伏兵斷絕其歸路以求割地,懷王怒而不從逃往趙國,趙國懼秦不敢接納。懷王只得又回秦國,結果死于秦國。
⑶鄭袖:楚懷王寵妃。據《史記·屈原列傳》等,楚與齊結盟共同抗擊秦國,秦惠文王派張儀使楚,表示如楚與齊絕交,秦愿割地六百里給楚。楚聽信謊言與齊斷交,事后,秦不肯割地,懷王起兵,大敗而歸。第二年,秦欲與楚講和,懷王表示“不愿得地,愿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到楚先行收買鄭袖,鄭袖勸懷王不殺張儀,懷王聽信鄭袖之言,把張儀放走了。妖嬈(ráo):嬌艷美好,嫵媚多姿。酣(hān):暢快喝酒。
⑷屈原:楚國大夫,早年曾得楚懷王信任,主張聯齊抗秦,后來楚懷王聽信讒言把他放逐外地,流放期間,始終心憂國李。憔悴:面容黃瘦。蓬(péng):蓬草。蓬草隨風飄轉,常用來比喻人的身世飄零或行蹤不定。
⑸山檣(qiáng):如桅桿般聳立的山巒。谷塹:深長的峽谷。
⑹弱吐強吞:形容戰國時強國侵吞弱國的形勢。
⑺圣神:對皇帝的敬稱。家四海:四海一家,天下統一。
⑻戍(shù)旗:守衛邊防的戰旗。
題武關鑒賞
作為千古形勝之地的武關,詩人跋涉至此,不能不駐足憑吊一番。所以首聯開門見山,用擬人的藝術手法,把自己在武關的盤桓說成是“碧溪”的相留,這就將詩情十分自然地轉到對這一歷史陳跡的臨風聯想上來。
“一笑懷王跡自窮”,是詩人對楚懷王的悲劇結局的嘲弄,其中更有對懷王其人其事的感嘆、痛恨和反思。因此,頷聯緊承這一脈絡,以歷史家的嚴峻和哲學家的深邃具體地分析了“懷王跡自窮”的根源。楚懷王原任命屈原為左徒,內政外交均很信任他。后來由于上官大夫的誣陷,懷王漸漸疏離了屈原。秦國見有隙可乘,就派張儀至楚,以重金收買了上官大夫靳尚之流,并賄賂了懷王稚子子蘭和寵姬鄭袖,讒害屈原。懷王在鄭袖、靳尚等一群佞臣小人的包圍下,終于走上絕齊親秦的道路,放逐了屈原。最后懷王為秦伏兵所執而客死秦國。此后楚國國運日益衰敗,一蹶不振。從這段歷史可以看到,懷王的悲劇結局完全是由于他親小人、疏賢臣的糊涂昏庸所致,是咎由自取,罪有應得。因此,詩人在頷聯中以形象化的語言,極為深刻地揭示了這一內在的根源。這兩句詩對比強烈,內涵豐富。鄭袖“嬌嬈”,可見其嬌妒、得寵之態,而“酣似醉”,足見懷王對他的寵幸和放縱;屈原“憔悴”,可見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足見屈原遭放逐后到處流落,無所依歸的漂泊生涯。詩人正是通過小人得勢、賢臣見棄這一形象的對比,婉轉而深刻地指責了懷王的昏聵,鞭撻了鄭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由此思之,詩人在瞻眺武關時,面對“懷王跡自窮”的現實,不能不付之一笑。
頸聯在構思上是個轉折,從對歷史的沉思、敘述過渡到抒發眼前的感喟。詩人通過對江山依舊、人事全非的慨嘆,說明“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劉禹錫《金陵懷古》)的歷史教訓。楚懷王正是因為在人事上的昏庸才導致了喪師失地、身死異國的悲劇。從這一意義來說,這一聯的感慨實際上是對上聯所敘述史事的寓意的進一步延伸。
最后,詩人的眼光再次落到武關上。如今天子神圣,四海一家,天下統一;武關上長風浩蕩,戍旗翻卷,殘陽如血。這一聯是全詩的出發點。杜牧不但才華橫溢,而且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他的理想社會就是盛唐時期統一、繁榮的社會。但是晚唐時期,盡管形式上維持著統一的局面,實際上,中央王朝在宦官專權、朋黨交爭的局面下勢力日益衰敗,地方藩鎮勢力日益強大,幾乎形成了“無地不藩,無藩不叛”的局面。這不能不使懷有經邦濟世之志和憂國憂民之心的詩人憂心忡忡。面對唐王朝漸趨沒落的國運,詩人站在武關前,思緒萬千。于是對歷史的反思,對現實的憂思,一齊涌上心頭,形于筆底。他希望唐王朝統治者吸取楚懷王的歷史教訓,任人唯賢,勵精圖治,振興國運。同時也向那些擁兵割據的藩鎮提出了警戒,不要憑恃山川地形的險峻,破壞國家統一的局面;否則,不管弱吐強吞,其結局必將皆成空。
題武關創作背景
唐文宗開成四年(839),杜牧由宣州赴長安任左補闕、史館修撰,途經武關時,吊古傷今,感嘆時事,寫下了這首《題武關》。“一笑懷王跡自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wǔ guān
題武關
bì xī liú wǒ wǔ guān dōng, yī xiào huái wáng jī zì qióng.
碧溪留我武關東,一笑懷王跡自窮。
zhèng xiù jiāo ráo hān shì zuì, qū yuán qiáo cuì qù rú péng.
鄭袖嬌嬈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shān qiáng gǔ qiàn yī rán zài, ruò tǔ qiáng tūn jǐn yǐ kōng.
山檣谷塹依然在,弱吐強吞盡已空。
jīn rì shèng shén jiā sì hǎi, shù qí cháng juàn xī yáng zhōng.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長卷夕陽中。
“一笑懷王跡自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