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江吹笛月明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隔江吹笛月明中”全詩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重到襄陽,哭亡友韋壽朋(一作重宿襄州哭韋楚老拾遺)》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重到襄陽,哭亡友韋壽朋(一作重宿襄州哭韋楚老拾遺)》是杜牧于唐代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表達了杜牧對已故友人韋壽朋的思念之情。
譯文:
再次到達襄陽,哭亡友韋壽朋(另一版本為重宿襄州哭韋楚老拾遺)。
故人的墳墓樹在立秋的秋風中,友誼的痕跡已經消失。重回到這里,笙歌被分散,吹笛聲隔江傳來,月光照耀著這個清明的夜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杜牧對已故友人的懷念之情,表達了對友情的珍貴和短暫的思考。詩中的"故人墳樹"象征著已故友人的墓地,而"立秋的秋風"則增添了一種離別之感。
"伯道無兒跡更空"這句表達了友人韋壽朋沒有后代,他留下的痕跡已經消失,只剩下一片空虛。這反映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這兩句描繪了回到襄陽的情景。笙歌聲分散,隔江傳來的笛聲和月光照亮了詩人的歸來之路。這些意象表達了詩人在回到故地時的感受,同時也展示了對友人和過往時光的懷念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傳達了深沉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回憶和景色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已故友人的緬懷和對人生短暫的思考。這使得這首詩詞成為了一首深情而意味深長的作品。
“隔江吹笛月明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òng dào xiāng yáng, kū wáng yǒu wéi shòu péng yī zuò zhòng sù xiāng zhōu kū wéi chǔ lǎo shí yí
重到襄陽,哭亡友韋壽朋(一作重宿襄州哭韋楚老拾遺)
gù rén fén shù lì qiū fēng, bó dào wú ér jī gèng kōng.
故人墳樹立秋風,伯道無兒跡更空。
zhòng dào shēng gē fēn sǎn dì, gé jiāng chuī dí yuè míng zhōng.
重到笙歌分散地,隔江吹笛月明中。
“隔江吹笛月明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