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千山雪漲溪”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正是千山雪漲溪”全詩
何人為倚東樓柱,正是千山雪漲溪。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寄題宣州開元寺》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杜牧的《寄題宣州開元寺》是一首寫下江南美景的詩。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松廟鎮守著一只孤鶴,夜深時臺殿之上的月亮也高低變化。不知哪位人兒靠在東樓的柱子邊,正是千山萬水中雪水漲滿了小溪。
詩意:
詩歌描繪了宣州開元寺(早期的宣州是安徽中部的一個地名)夜晚的美景。在寺廟附近的一片松林中有一只孤獨的鶴,它在月光下顯得格外高低起伏。詩人不知道是哪個人靠在東樓的柱子旁觀賞這美景,但詩人知道千山萬水間的積雪使得小溪水漲起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寧靜而美麗的夜晚景象。通過描寫松廟中的孤鶴、臺殿的月亮以及溪水的流動,詩人展現了一幅朦朧的江南畫卷。詩中的景物與心境相融合,傳達出一種深邃而寧靜的宗教情懷。
詩中運用了典型的唐代詩筆,使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描繪了一個靜謐的夜晚景色。詩人通過運用“松廟”、“孤鶴”、“臺殿”的巧妙搭配,營造出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使讀者能夠親身感受到那個夜晚的美麗。
此外,詩人還通過描寫“千山雪漲溪”的景象,給人以曠達的感覺。這種景象隱喻了江南地區受雪天的影響,使得當地的小溪水位上漲,給讀者帶來了一種廣闊的氛圍。整首詩語言簡練,形象鮮明,給人一種宛如親身經歷的感覺。
“正是千山雪漲溪”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tí xuān zhōu kāi yuán sì
寄題宣州開元寺
sōng sì céng tóng yī hè qī, yè shēn tái diàn yuè gāo dī.
松寺曾同一鶴棲,夜深臺殿月高低。
hé rén wéi yǐ dōng lóu zhù, zhèng shì qiān shān xuě zhǎng xī.
何人為倚東樓柱,正是千山雪漲溪。
“正是千山雪漲溪”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