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如松上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無如松上蘿”全詩
蘅茝不時與,芬榮奈汝何。
更憐籬下菊,無如松上蘿。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陽和。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林亭寓言》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林亭寓言
林居逢歲晏,
在這林中居住,每逢歲月平安,
遇物使情多。
見到事物時激發出的情感豐富多樣。
蘅茝不時與,
蒲葦和艾草時不時會和我共同度過時光,
芬榮奈汝何。
那桂花的芬芳和虞草的榮華又怎能與你相提并論。
更憐籬下菊,
更加鐘愛籬笆下的菊花,
無如松上蘿。
沒什么可以和松樹上的蔓藤相比。
因依自有命,
因為它們各自有著它們的生命定位,
非是隔陽和。
不是我們所能理解的陽光之間的距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居住在林間的生活,作者以自然物象為引子,表達了對周圍事物的情感以及它們不同的命運。蒲葦和艾草屢遭風雨摧殘,而桂花和虞草則開放美麗繁榮,詩人對它們的評價分別是“不時與”和“奈汝何”。在這個物我交融的世界里,詩人特別鐘愛籬笆下的菊花,并稱之為“更憐”,展示了詩人對它的深切喜愛。而松樹上的蔓藤則被視為無法與之相比的存在。整首詩表達了對于生活中各種物象的感慨和審美,同時也隱含了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最后兩句再次強調了物象與人的不同,體現了人類無法完全理解自然法則的局限。
“無如松上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ín tíng yù yán
林亭寓言
lín jū féng suì yàn, yù wù shǐ qíng duō.
林居逢歲晏,遇物使情多。
héng chǎi bù shí yǔ, fēn róng nài rǔ hé.
蘅茝不時與,芬榮奈汝何。
gèng lián lí xià jú, wú rú sōng shàng luó.
更憐籬下菊,無如松上蘿。
yīn yī zì yǒu mìng, fēi shì gé yáng hé.
因依自有命,非是隔陽和。
“無如松上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