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弦時伴一聲歌”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采弦時伴一聲歌”全詩
邊鴻怨處迷霜久,庭樹空來見月多。
故國杳無千里信,采弦時伴一聲歌。
馳心只待城烏曉,幾對虛檐望白河。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郡齋秋夜即事,寄斛斯處士許秀才》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郡齋秋夜即事,寄斛斯處士許秀才》是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寫了作者夜晚在郡齋中孤獨寂寥的情景,思念故鄉,寄托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有客誰人肯夜過,
獨憐風景奈愁何。
邊鴻怨處迷霜久,
庭樹空來見月多。
故國杳無千里信,
采弦時伴一聲歌。
馳心只待城烏曉,
幾對虛檐望白河。
詩詞的詩意是:詩人在郡齋中夜晚思鄉,寂寞孤獨,思念著故鄉的風景。他感嘆自己的經歷和現狀,喚起對故國的思念,思念故鄉的山水和親友。他看到了院子里的樹木和月光,但感到無味,回想起了故國的景色,卻得不到一絲消息。他獨自采弦,唱一曲歌謠,寄托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他渴望等到早晨城市中的烏鳥鳴叫,憑藉著城市中歡快的聲音,期盼長白河的景色。
整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夜晚思鄉的寂寥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通過對景物的描寫和抒發內心的感嘆,展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故鄉的深深眷戀,對友人的思念之情也在詩中流露。同時,詩中運用了邊鴻怨、庭樹空來見月多等修辭手法,增加了詩的語言美感和意境。
“采弦時伴一聲歌”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ùn zhāi qiū yè jí shì, jì hú sī chǔ shì xǔ xiù cái
郡齋秋夜即事,寄斛斯處士許秀才
yǒu kè shuí rén kěn yè guò, dú lián fēng jǐng nài chóu hé.
有客誰人肯夜過,獨憐風景奈愁何。
biān hóng yuàn chù mí shuāng jiǔ,
邊鴻怨處迷霜久,
tíng shù kōng lái jiàn yuè duō.
庭樹空來見月多。
gù guó yǎo wú qiān lǐ xìn, cǎi xián shí bàn yī shēng gē.
故國杳無千里信,采弦時伴一聲歌。
chí xīn zhǐ dài chéng wū xiǎo, jǐ duì xū yán wàng bái hé.
馳心只待城烏曉,幾對虛檐望白河。
“采弦時伴一聲歌”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