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月叩船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夜月叩船歸”全詩
秋潭垂釣去,夜月叩船歸。
煙影侵蘆岸,潮痕在竹扉。
終年狎鷗鳥,來去且無機。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漁父》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漁父》,這是一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作。這首詩寫的是一個漁父在滄浪江邊垂釣的景象。
詩中的漁父白發蒼蒼,坐在滄浪江上,完全忘卻了是非之事。秋天的湖泊上,他垂釣著,夜晚的月光照亮了他叩打船舷歸去的身影。煙霧在蘆葦岸邊飄蕩,潮水留下了在竹門上的痕跡。漁父整年都和鷗鳥為伴,來去自如,毫無拘束。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為:
白發滄浪上,
全忘是與非。
秋潭垂釣去,
夜月叩船歸。
煙影侵蘆岸,
潮痕在竹扉。
終年狎鷗鳥,
來去且無機。
這首詩深入到了漁父的世界中,通過描繪漁父在江邊的生活和情境,表現出他自由自在、灑脫不羈的生活態度。漁父雖然年老,但仍對世間的是非無所顧忌,他專心致志地垂釣,享受著寧靜的秋夜。
詩中所描述的滄浪江,秋潭和月光,以及煙霧、蘆葦和竹門的景象,營造出一種寧靜、恬淡的氛圍。通過與自然的交融,這首詩傳遞了詩人對自由與寧靜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自然的描寫,展示了杜牧細膩的情感和對自然的敏感。通過漁父這一形象,詩人傳達了對自由、充實和寧靜生活的渴望,以及對現實世界中瑣事紛擾的反思與回避。這首詩表現了杜牧對自然與人文的情感融合,展示了他獨特而深邃的人生觀。
“夜月叩船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fù
漁父
bái fà cāng láng shàng, quán wàng shì yǔ fēi.
白發滄浪上,全忘是與非。
qiū tán chuí diào qù, yè yuè kòu chuán guī.
秋潭垂釣去,夜月叩船歸。
yān yǐng qīn lú àn, cháo hén zài zhú fēi.
煙影侵蘆岸,潮痕在竹扉。
zhōng nián xiá ōu niǎo, lái qù qiě wú jī.
終年狎鷗鳥,來去且無機。
“夜月叩船歸”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