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豈虛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出處豈虛心”全詩
曉入洞庭闊,暮歸巫峽深。
渡江隨鳥影,擁樹隔猿吟。
莫隱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分類:
作者簡介(杜牧)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云》杜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云》
東西那有礙,出處豈虛心。
曉入洞庭闊,暮歸巫峽深。
渡江隨鳥影,擁樹隔猿吟。
莫隱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詩詞中文譯文:
東西那有阻礙,出處何曾虛偽。
早晨進入廣闊的洞庭湖,傍晚回歸深邃的巫山峽谷。
渡過江河,隨著鳥影飛翔,靠近樹叢,隔著猿猴的吟唱聲。
不要隱藏在高聳的唐山之中,干枯的莊稼期待著雨露滋潤。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唐代詩人杜牧的作品。詩人以云為主題,展示了云的自由飄逸和無拘無束的特性,同時也融入了自然景觀和人生哲理。
詩的前兩句寫出了云的自由自在,沒有任何阻礙和虛偽。詩人通過云來表達自己追求自由和真實的心境,暗示人們應當追求真實和寬廣的心靈境界。
接下來的兩句寫出了詩人在早晨進入洞庭湖和傍晚回歸巫山峽谷的情景。洞庭湖和巫山峽谷都是自然景觀,詩人通過云的形象與之相對應,展現了云的游離和流動的特點。
接著,詩人通過描繪云隨鳥影飛渡江河,云擁樹叢,隔猿吟的情景,進一步強調了云的自由和無拘無束。這里的鳥影和猿吟都象征著自然界中的聲音和活力,與云的自由飄逸相互呼應。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人生哲理。高唐是指唐朝的高官顯貴,詩人勸告人們不要隱藏在權勢之中,而是要像云一樣自由自在。枯苗待作霖暗示著干旱的莊稼渴望雨水滋潤,借以比喻人們渴望真理和真實的精神滋養。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云的形象,抒發了詩人對自由、真實和精神滋養的向往,并融入了對人生境界的思考。云作為自然界中飄逸自由的存在,與人們的內心追求相呼應,寄托了詩人對自由和真實的人生態度。
“出處豈虛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n
云
dōng xī nà yǒu ài, chū chù qǐ xū xīn.
東西那有礙,出處豈虛心。
xiǎo rù dòng tíng kuò, mù guī wū xiá shēn.
曉入洞庭闊,暮歸巫峽深。
dù jiāng suí niǎo yǐng, yōng shù gé yuán yín.
渡江隨鳥影,擁樹隔猿吟。
mò yǐn gāo táng qù, kū miáo dài zuò lín.
莫隱高唐去,枯苗待作霖。
“出處豈虛心”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