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紛向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光紛向夕”全詩
結宇倚青壁,疏泉噴碧潭。
苔石隨人古,煙花寄酒酣。
山光紛向夕,歸興杜城南。
分類: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故刑部李尚書荊谷山集會》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譯文:聽說繼承老聃的,身退道彌漫。伸手扶住宇宙,依靠青山巒。清泉流淌碧潭中,苔石見證著歷史。煙花香氣飄蕩,酒興令人陶醉。山中陽光在黃昏時分紛紛灑下,歸程的歡樂送走了杜城南。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荊谷山集會時的景象和感受。他聽聞了老聃的教導后,追求道義事業而忘卻身外之物。他依靠山川自然的力量,感受到大宇宙的廣袤與壯美。清泉和苔石成為了歷史的見證,煙花和酒宴讓人心曠神怡。夕陽灑下的山光,象征著人生的回歸和歸程的喜悅。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在荊谷山集會中的心境。詩人通過描述自然景物,將個人的情感與大自然相融合,表達了對道義追求的熱愛以及對山川自然的贊美。詩中的山光、煙花、酒宴等形象化的描寫,為整首詩增添了喜悅和歡樂的氛圍。同時,詩人通過描繪夕陽灑下的山光,表達了對歸程的渴望和希冀。整首詩情感真摯而明快,給人以欣悅和愉悅的感受。
“山光紛向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ù xíng bù lǐ shàng shū jīng gǔ shān jí huì
故刑部李尚書荊谷山集會
cháng wén jì lǎo dān, shēn tuì dào mí dān.
嘗聞繼老聃,身退道彌耽。
jié yǔ yǐ qīng bì, shū quán pēn bì tán.
結宇倚青壁,疏泉噴碧潭。
tái shí suí rén gǔ, yān huā jì jiǔ hān.
苔石隨人古,煙花寄酒酣。
shān guāng fēn xiàng xī, guī xìng dù chéng nán.
山光紛向夕,歸興杜城南。
“山光紛向夕”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