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中非訪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鏡中非訪戴”全詩
鄉關背梨嶺,客路轉蘋洲。
處困道難固,乘時恩易酬。
鏡中非訪戴,劍外欲依劉。
高枕海天暝,落帆江雨秋。
鼉聲應遠鼓,蜃氣學危樓。
智士役千慮,達人經百憂。
唯聞陶靖節,多在醉鄉游。
分類:
作者簡介(許渾)
《送林處士自閩中道越由霅抵兩川》許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林處士自閩中道越由霅抵兩川》這首詩是唐代許渾所作,作品表達了對林處士(即林禺)出行的送別之情。
詩中描繪了林處士的形象和旅行的場景。林處士年輕時以書劍才情而名聲遠揚,但如今他已經年過半百,白發初見,這正是歲月的痕跡。他告別了家鄉的關口,背離著名的梨嶺,走上了客路,前往新的地方。他的旅途經過了蘋洲,轉往兩川。
詩中還涉及到處士所面臨的困境和他希望得到政府的幫助。他希望政府能給予他一定的恩惠,讓他在困境中得到一些安慰。然而,他深知這并非易事,就像鏡子中的人無法親近,劍外的道路上難以尋得劉備一樣。
接下來,詩中描述了處士在海上漫長的旅行。夢寐以求的高處看著海面與天空交織在一起,而落帆之際,江雨秋天已至。處士的旅途充滿了危險,就像遠處鼉聲回蕩,比喻著無妄之災。
詩中還提到智士雖能履行職責,經受千般煩惱,但達人必經百般憂慮。詩人通過這樣的比較,表達了對林處士的敬意和欽佩。
最后,詩人提到陶淵明能毫無牽掛地在醉鄉游玩,這是對陶靖節態度的崇拜。陶淵明以其高尚的品格和自在的心態成為許多士人追隨的對象。
總結來說,這首詩通過對林禺的出行的描寫,表達了對他的敬佩和祝福,并呈現了旅途的困難和危險。同時,詩人通過對比陶淵明的態度,表達了對自由自在生活的羨慕和謳歌。
“鏡中非訪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ín chǔ shì zì mǐn zhōng dào yuè yóu zhà dǐ liǎng chuān
送林處士自閩中道越由霅抵兩川
shū jiàn shǎo qīng yǎn, yān bō chū bái tóu.
書劍少青眼,煙波初白頭。
xiāng guān bèi lí lǐng, kè lù zhuǎn píng zhōu.
鄉關背梨嶺,客路轉蘋洲。
chù kùn dào nán gù, chéng shí ēn yì chóu.
處困道難固,乘時恩易酬。
jìng zhōng fēi fǎng dài, jiàn wài yù yī liú.
鏡中非訪戴,劍外欲依劉。
gāo zhěn hǎi tiān míng, luò fān jiāng yǔ qiū.
高枕海天暝,落帆江雨秋。
tuó shēng yīng yuǎn gǔ, shèn qì xué wēi lóu.
鼉聲應遠鼓,蜃氣學危樓。
zhì shì yì qiān lǜ, dá rén jīng bǎi yōu.
智士役千慮,達人經百憂。
wéi wén táo jìng jié, duō zài zuì xiāng yóu.
唯聞陶靖節,多在醉鄉游。
“鏡中非訪戴”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一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