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謬樞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宿昔謬樞衡”全詩
翊圣負明主,妨賢愧友生。
罷歸猶右職,待罪尚南荊。
政有留棠舊,風因繼組成。
高軒問疾苦,烝庶荷仁明。
衰廢時所薄,只言僚故情。
作者簡介(張九齡)

張九齡(678-740) : 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后罷相,為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斗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譽為“嶺南第一人”。
《酬宋使君見贈之作》張九齡 翻譯、賞析和詩意
酬宋使君見贈之作
時來不自意,
宿昔謬樞衡。
翊圣負明主,
妨賢愧友生。
罷歸猶右職,
待罪尚南荊。
政有留棠舊,
風因繼組成。
高軒問疾苦,
烝庶荷仁明。
衰廢時所薄,
只言僚故情。
譯文:
回答宋使君贈詩
時機來了卻不自主,
往往在過去我仍坐官位。
曾經輔佐君主負重任,
卻因此阻礙了賢德的朋友的生活。
辭去官職后仍然在故鄉,
等待著罪責瀕臨南方。
政治家已經自愿留在了邊疆,
風力因此繼續刮動。
在高樓之上,我詢問愁苦,
期待著受益于眾人仁慈的啟發。
衰老和廢弛,時尚不看重,
只言僚屬的舊情誼。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張九齡辭去官職后如何面對來自政治等方面的困擾和挫折。他耿直地選擇了退出政治舞臺,回歸故鄉等待罪責。他感激友情和仁慈,但也意識到政治家的境遇和榮耀是短暫的。他并不留戀權勢,更關注人情和友誼的真摯。
賞析:
這首詩是張九齡寫給宋使君的回贈之作,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了自己對政治和社會的看法。詩中充滿了對友情和仁慈的贊美,體現了張九齡深思熟慮的品質和思辨的能力。他堅持自己的原則,選擇了退隱,但仍然感慨于政治的得失和權力的薄弱。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政治榮辱的深入思考,展示了他作為政治家和文人的特質。
“宿昔謬樞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óu sòng shǐ jūn jiàn zèng zhī zuò
酬宋使君見贈之作
shí lái bù zì yì, sù xī miù shū héng.
時來不自意,宿昔謬樞衡。
yì shèng fù míng zhǔ, fáng xián kuì yǒu shēng.
翊圣負明主,妨賢愧友生。
bà guī yóu yòu zhí, dài zuì shàng nán jīng.
罷歸猶右職,待罪尚南荊。
zhèng yǒu liú táng jiù, fēng yīn jì zǔ chéng.
政有留棠舊,風因繼組成。
gāo xuān wèn jí kǔ, zhēng shù hé rén míng.
高軒問疾苦,烝庶荷仁明。
shuāi fèi shí suǒ báo, zhǐ yán liáo gù qíng.
衰廢時所薄,只言僚故情。
“宿昔謬樞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