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江白日樵漁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滄江白日樵漁路”全詩
玄蟬去盡葉黃落,一樹冬青人未歸。
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
滄江白日樵漁路,日暮歸來雨滿衣。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訪隱者不遇成二絕》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秋水悠悠浸墅扉,
夢中來數覺來稀。
玄蟬去盡葉黃落,
一樹冬青人未歸。
城郭休過識者稀,
哀猿啼處有柴扉。
滄江白日樵漁路,
日暮歸來雨滿衣。
中文譯文:
秋水悠悠流淌過庭院的門扉,
隱者曾數次從夢中來,
寂靜中看到玄蟬已離去,葉子漸黃落,
只剩下一棵常青樹,人卻未歸來。
在城市中,真正了解的人稀少,
只有離人痛苦的猿猴在叫,有一個柴門。
滄江的白天是漁民和砍柴人的路,
夜晚回家時,衣服已經被雨水濕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李商隱訪問隱居者但不幸未能見到的經歷和感嘆。詩中運用了典型的秋天景象,如秋水、玄蟬、落葉等。這些景象暗喻著歲月流轉,萬物凋零。詩人用靜謐的景象和幻想來描述自己的處境,強調了自己的孤獨和迷茫。他覺得自己就像被大自然遺棄的一株冬青樹,感嘆著城市中人們的疏離和冷漠。
詩的最后兩句則表達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向往和對城市生活的不滿。他描繪了一個原始的景象,滄江上漁民和砍柴人的場景,強調了質樸和自然的生活境界。他嫌棄城市中虛華的繁忙和浮躁,渴望能夠回歸清靜的鄉村生活。同時,他也寫出了對歸家的渴望和對辛勤勞動的正面評價。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寫自然景象和表達詩人內心感受,表達了詩人對社會現象和個人命運的思考和感慨。詩中融入了自然的意象和對現實的觀察,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感人的藝術魅力。
“滄江白日樵漁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ǎng yǐn zhě bù yù chéng èr jué
訪隱者不遇成二絕
qiū shuǐ yōu yōu jìn shù fēi, mèng zhōng lái shù jué lái xī.
秋水悠悠浸墅扉,夢中來數覺來稀。
xuán chán qù jǐn yè huáng luò, yī shù dōng qīng rén wèi guī.
玄蟬去盡葉黃落,一樹冬青人未歸。
chéng guō xiū guò shí zhě xī, āi yuán tí chù yǒu chái fēi.
城郭休過識者稀,哀猿啼處有柴扉。
cāng jiāng bái rì qiáo yú lù, rì mù guī lái yǔ mǎn yī.
滄江白日樵漁路,日暮歸來雨滿衣。
“滄江白日樵漁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