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明通籍九華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平明通籍九華門”全詩
金唐公主年應小,二十君王未許婚。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公子》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公子》是唐代詩人李商隱創作的一首詩。全詩表達了一個年輕貴族少年的心情和命運的無奈。
公子屬于貴族的后代,一般會從小就得到高官封賞的榮耀。公子獲得了外戚(皇族)的賞識,被封為侯爵,享受著榮華富貴。每天早晨公子都有通關的特權進入九華門,這是官員進入宮廷的通道。
詩中提到的金唐公主年紀還很小,還沒有到適婚的年齡,意味著公子還沒有被允許與金唐公主成婚。
全詩寫出了公子年輕、富有和光榮的一面,但從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公子內心的無奈。他盡管榮寵無比,但自己的婚事還沒有被批準,暗示著公子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命運。
詩中的詩意來自對現實的觀察和心理的揭示,表現出年少貴族的無奈和困惑。詩人通過公子的故事,探討了封賞、恩寵、榮華對人生命運的影響。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傳達出了復雜的情感,通過寥寥數語展示了一個年輕貴族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反映了唐代時權勢與命運的關系。
“平明通籍九華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ōng zǐ
公子
wài qī fēng hóu zì yǒu ēn, píng míng tōng jí jiǔ huá mén.
外戚封侯自有恩,平明通籍九華門。
jīn táng gōng zhǔ nián yīng xiǎo, èr shí jūn wáng wèi xǔ hūn.
金唐公主年應小,二十君王未許婚。
“平明通籍九華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