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闕歸藩路欲分”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背闕歸藩路欲分”全詩
荊王枕上原無夢,莫枉陽臺一片云。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代元城吳令暗為答》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中文譯文:
代行政縣吳令偷偷回藩,路上思緒猶豫不決。
水邊的風兒已經往西傾斜。
荊王在枕上并未作夢的情況下,
陽臺上的云朵也不應該被白白浪費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官員暗中回到自己封地的情景。他思考是否要放棄朝廷的職位返鄉,但猶豫不決。詩人運用風日傾斜和荊王枕上無夢等意象來表達時間的流逝和機會的錯過。最后一句表達了陽臺上的云朵被浪費掉的遺憾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形式表達了一個官員內心的掙扎和遺憾。詩人通過描繪風日傾斜的景象,將時間的流逝與主人公的思考狀況相結合,凸顯出他對返鄉與繼續在朝廷任職的猶豫心態。最后一句以陽臺上的云朵被浪費掉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對于錯過機會的悔恨之情。整首詩意境深遠,表達了人生在選擇和抉擇中所產生的猶豫、迷茫和遺憾。
“背闕歸藩路欲分”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i yuán chéng wú lìng àn wèi dá
代元城吳令暗為答
bèi quē guī fān lù yù fēn, shuǐ biān fēng rì bàn xī xūn.
背闕歸藩路欲分,水邊風日半西曛。
jīng wáng zhěn shàng yuán wú mèng, mò wǎng yáng tái yī piàn yún.
荊王枕上原無夢,莫枉陽臺一片云。
“背闕歸藩路欲分”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二文 (仄韻) 去聲十三問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