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憐萱草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應憐萱草淡”全詩
終銷一國破,不啻萬金求。
鸞鳳戲三島,神仙居十洲。
應憐萱草淡,卻得號忘憂。
分類:
作者簡介(李商隱)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作品收錄為《李義山詩集》。
《牡丹》李商隱 翻譯、賞析和詩意
《牡丹》
壓徑復緣溝,
當窗又映樓。
終銷一國破,
不啻萬金求。
鸞鳳戲三島,
神仙居十洲。
應憐萱草淡,
卻得號忘憂。
中文譯文:
牡丹花盛開在路旁,
一望之下又映照在樓閣上。
它的價值不亞于千萬財寶,
即便國家覆滅了,它仍然倍受珍視。
鸞鳳在三島上嬉戲,
神仙們在十個洲居住。
盡管牡丹花嬌艷,但它卻淡雅謙和,
這樣的美麗卻能讓人忘卻煩憂。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牡丹花的美麗和獨特價值,以及它給人們帶來的愉悅和忘卻煩憂的效果。
首先,牡丹花被描繪為盛開在路旁,映照在樓閣上的美麗景象。它的美麗不僅僅是外在的裝飾,更是一種內在的價值,因此即使國家覆滅,人們仍然愿意花重金來尋求它。
其次,牡丹被比喻為鸞鳳嬉戲的三個島嶼和神仙們居住的十個洲,暗示了牡丹的卓越和它享有的高貴地位。
最后,詩人表達了牡丹花的獨特品質,盡管它嬌艷美麗,但它卻不張揚,淡雅謙和。這種特質使人們能夠在欣賞牡丹花的美麗時,暫時忘卻煩憂,獲得內心的寧靜和舒適。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牡丹花的美麗和價值,以及它給人們帶來的愉悅和安寧,展示了藝術的力量和美的價值。詩人通過牡丹花來寄托自己對美的崇敬和追求,并希望通過欣賞牡丹花來暫時忘卻生活中的煩惱和憂愁。
“應憐萱草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ǔ dān
牡丹
yā jìng fù yuán gōu, dāng chuāng yòu yìng lóu.
壓徑復緣溝,當窗又映樓。
zhōng xiāo yī guó pò, bù chì wàn jīn qiú.
終銷一國破,不啻萬金求。
luán fèng xì sān dǎo, shén xiān jū shí zhōu.
鸞鳳戲三島,神仙居十洲。
yīng lián xuān cǎo dàn, què dé hào wàng yōu.
應憐萱草淡,卻得號忘憂。
“應憐萱草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八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